聚焦“济南样本”,《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与探索》首发
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但相关理论研究普遍滞后于实践探索和政策制定。5月9日,记者从济南高新区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与探索》一书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王来军博士曾任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工研院”)执行院长,该书的主要案例研究也以济南高新区为样本。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认为,该书是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本著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陈劲认为,“本书值得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者、实践者参考。”
“这本书诞生于济南绝不是偶然”
翻阅王来军著作后,熟悉济南发展情况的刘会武认为:“这本书诞生于济南绝不是偶然的。”
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来军对济南的科技创新、新型研发机构等如数家珍。近年来,济南立足高校院所密集、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对接引进高校院所和高端人才团队,建成了山东产研院、山东工研院、山东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区块链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舜丰植物基因编辑等一批“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在量子技术、空天信息、电磁驱动、植物基因编辑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重磅成果。
在王来军看来,济南政策环境之优,扶持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模式探索之丰富,在国内“走在了前列”,形成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济南现象”。
据了解,该书关于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的案例研究以济南高新区为例。该区先后经历6次改革,2021年新一轮改革,形成了济南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多层次新型研发机构体系,以产业化为方向,探索新型科研制度体系,形成技术驱动型、资源整合型及孵化创业型等不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成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研究济南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以山东工研院为案例。该院是济南市、山东大学、山东省科技厅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了供给端、需求端、中间端、金融端“四端发力”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知识产权可作价、科技成果能估价、人才团队有身价”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施了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计划、海外人才智聚齐鲁计划、校友资智回归计划“四大人才计划”,推动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
实践积累上升为系统化理论
王来军具有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岗位经历,曾担任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山东工研院执行院长等。
作为经济学博士,他对于科技创新生态及相关领域的持续关注与思考,绝非仅仅是学术或兴趣使然,更多源于其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
在任职山东工研院执行院长期间,王来军不断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的制度创新,研究如何有效降低成果转化成本,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他也在思考“新型研发机构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深刻认识到“新型研发机构是中国近30多年少有的在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从市场到政府、自下而上探索的一种新现象和新路径”。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山东新型研发机构最密集的园区。任职期间,他每天走访新型研发机构,帮助解决问题,为科技与经济搭建桥梁,脑子里产生了更多系统化理论思考。
“知行合一,这本书的内容是工作中干出来的,写成文字也是为了促进工作。”王来军说,多年工作中,实践与理论总是相辅相成的,实践沃土可以开出理论之花,理论又可以指导实践,在工作中产生新的灵感和思路。
“读书过程中与作者有强烈共鸣”
新型研发机构具有多方主体治理、多种资源整合、多个功能叠加、多种活动衔接的特点,涉及科学、技术和创新各个方面,深度嵌入社会经济系统和国家创新生态体系,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新生事物。
这本书的出版,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驻济一家机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作中的确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读书的过程中一直与作者有强烈的共鸣,书中提出的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方案和路径,对我们今后工作开展很有帮助。”
刘会武认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与探索》吸收借鉴了当前最新研究成果,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和治理维度,系统研究了新型研发机构兴起的背景和条件、运行机制和建设规律、存在问题和系统治理,既有现状分析又有历史回顾,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既有微观分析又有系统论述,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政策指导,是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本著作。
陈劲认为,“本书重点关注新型研发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以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经验总结和政策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了新型研发机构的规律认识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者、实践者参考。”(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