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人才工作,再一次走在了全省前列。
6月6日,广州市荔湾区与佛山市南海区签约共建“荔湾一南海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未来荔湾、南海两区将围绕身份互认、平台互通、交流互动、队伍共育、引智共办、服务共享六大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打造聚才“强磁场”。他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打造成为省内乃至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域人才合作品牌。
6月6日,广州市荔湾区与佛山市南海区签约共建“荔湾一南海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 南方+ 廖明璨 拍摄
县区一级跨市共建深度融合的人才合作区,在全省都不多见,可以预见的挑战不少——仅仅是人才身份互认,就要打通荔湾区英才卡与南海区优粤佛山卡之间的系统壁垒,其他的队伍共育、引智共办、服务共享等,每一项工作涉及的内容,都需要协调多个主体,从一个个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到产业载体、商场、景区等市场经营主体,工程之庞杂、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南海和荔湾,还是下定决心去做了。为什么?一是有基础,可行才可动。荔湾与南海虽分属两市,但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在民间,荔湾的八和会馆与南海的平洲,一个是海内外粤剧艺人的精神祖屋,一个被誉为“粤剧之乡”;荔湾泮塘龙舟与南海盐步老龙“结契”的佳话广为流传;“中国珠宝玉器第一街”与“中国玉镯之乡”珠联璧合……两地文化同源,联系紧密。
在官方,远的不说,在广佛同城化建设的背景下,2014年,荔湾与南海以自助服务终端为突破口,率先尝试广佛政务服务通办,开国内跨市政务服务事项通办之先河。一年后,荔湾与南海签订《共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次年,两区签订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开始在干部互派、人才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两地人才开始有组织地交流互融。
荔湾与南海虽分属两市,但地缘相近、人文相通。 南方+ 廖明璨 拍摄
二是有担当,为广佛全域同城探路。在广佛“1+4”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中,“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先导区和“荔湾—南海”试验区地处两市主城区间,既是城乡接合状态的“洼地”,也是都市圈核心融合发展的“主战场”。
去年,《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把“广佛同城”推向“广佛全域同城”。作为全域同城的桥头堡和主战场,荔南两地必须站出来,开展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为广佛全域同城打好头阵,做好示范。
三是有必要,单点发力带动全局。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拼经济,都在谋求高质量发展。刚刚过去的5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目标是到2027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数日后,省委、省政府又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提出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明确到2027年培育形成10个以上产值超万亿元的战略性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的力度与热度节节攀升,措施不断加码。不论是哪一个,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反过来说,人才工作从来不是孤立的,正如上所言,本次合作区建设发力的六大方面中,涉及科技、产业、文化、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做好了人才互联的功夫,科技、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渠道也就打通了。
回顾南海的人才工作发展史不难发现,南海人才工作一向善于以人才的“关键变量”,撬动发展的“最大增量”。从实施“人才立区”战略到推出“南海鲲鹏人才”工作品牌,南海至今已集聚超过60万人才,多项指标位居省内同级地区前列,一步步推动南海发展模式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有力促进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如今,南海再一次向外伸出合作之手,敞开胸怀拥抱人才。相信荔南两区的深度联手,能够为人才创造更优良的环境、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也期待荔南以人才合作为切入口的强强合作、优势互补,能够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带来更加强劲的动力。
【撰文】黄艳姿
【摄影】廖明璨
【作者】 黄艳姿;廖明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