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钟楼新村项目44天清零,揭秘背后的故事→
6月6日16点06分,家住钟楼新村25幢的孙师傅主动签约交房,他也是钟楼新村项目最后一位交房的居民。随着孙师傅的成功交房,标志着天赐庄片区提质升级一期项目(钟楼新村)正式清零。
据悉,该项目涉及钟楼新村13.5幢加市桥南2幢共计15.5幢721户,签约交房首期奖励期于4月24日启动,历时44天成功实现清零。
孙师傅是房屋的唯一产权人,不存在财产纠纷,但由于孙师傅一家对钟楼新村感情颇深,希望可以原址回迁,因此前期犹豫没有及时交房。如今,孙师傅在项目首期奖励期结束前主动交房。这一转变,离不开项目专班锲而不舍的努力。
前期,在房屋补偿金额评估时,项目专班人员告知孙师傅房屋具体补偿明细,孙师傅认为补偿金额未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所以一直不肯接受补偿方案,并要求回迁。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工作人员始终坚持服务至上的工作原则,坚持高频次上门沟通,并主动与孙师傅及其家人保持积极沟通,坚持以真心换真情,耐心细致讲清说透项目由来,补偿方案以及利益得失。经过二十余次的真诚沟通疏导,孙师傅终于转变想法,并委托其儿媳赶在首期奖励期结束前来交房。
自钟楼新村签约交房首期奖励期启动以来,总有一群人、一条心奔赴在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下面,跟着镜头一起,走进清零背后的故事……
镜头一:首户签约
4月24日一早,赵国强阿姨就来到现场办完成了签约仪式,成为钟楼新村第一位签约交房的人。
赵阿姨是2004年住进钟楼新村的,当时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花钱在这里买了一套二手房。买到房子以后,她又花钱仔仔细细装修了一番。赵阿姨对这个老房子感情较深,并没有强烈想要搬迁的念头。当收到确定搬迁的消息后,她甚至有些愣神:“有点舍不得这里的地段,但是政策我们还是要支持的。”现在,赵阿姨找了一处带院子的小楼,可以种花养草,也可以安享晚年。
镜头二:一封感谢信
5月11日,79岁的李师傅将一封感谢信交给了钟楼新村专班组。
李师傅多年前随子女移民到加拿大生活,一直没有回国。项目组在前期摸排走访时,从邻居那边了解到李师傅一直在国外生活,没有联系方式。经项目组、社区多方打听联系,终于通过李师傅出国前的委托人,找到了李师傅女婿的联系方式。因考虑到时差问题,项目组工作人员都是选择半夜打电话联系,生怕打扰到他们的正常生活。
4月中旬,李师傅携家人一起从加拿大回国办理相关手续。考虑到李师傅多年不在国内生活,对于注销水电等办理地点及流程都不了解,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李师傅共同完成了所有手续流程。这些温情举动让李师傅非常感动。
镜头三:温暖茶话会
“家搬了,但是邻里情还在。”为更好地帮助居民渡过刚搬家的孤独感,5月12日,项目专班联合社区为已搬家居民组织了一场“温情钟楼”的茶话会活动。当天,居民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叙叙旧,一场场爱心茶话会,让搬家的居民感到无限温暖,虽然离得远了,但是感情更近了,联络更勤了。大家互相约定,每年的5月都要再回来聚聚。此外,在钟楼新村,项目组还设置了多处照片打卡点,让居民温情回忆在钟楼快乐时光,“甜到”照片里。
镜头四:陪同选房
在项目推进工程中,双塔街道推出了多支服务队,在居民选房、搬家时提供全面的服务。张方阿姨住在钟楼新村8幢,今年72岁,女儿身体不好。得知要搬迁的消息,张阿姨特别发愁,不知道如何处理接下来找房子、搬家等这些繁琐的事情。
4月7日,张阿姨找到一直帮助自己的社区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接下来的时间,在选房志愿队的陪同下,张阿姨去看房选房,先后看了七八套,终于在里河新村看到一套合适的住房,并于4月27日完成签约买房。随后在搬家志愿队的帮助下,开开心心地搬到了新家。
人民群众的“表情包”就是工作的“风向标”。从项目启动到结束,项目组专班共收到锦旗和感谢信二十余件,未收到任何负面舆情,未收到居民来信来访,真正实现了“群众没有不满意”。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