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牌汽车城,走在汽车“新四化”前沿道路上的嘉定,在汽车产业未来新高地的布局正加快推进。日前,据上海嘉定官方消息,安亭镇22—10地块项目成功拿地,今年年底,国际汽车芯片创新总部将在该地块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3.3亿元,预计2025年7月竣工,2026年达产。
具体来看,该项目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将新建一幢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建成后,计划引进20家以上芯片企业入驻,达产后年营业收入不少于4.4亿元,年缴纳税收不少于4400万元。
效果图。 图片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号
截至目前,安亭镇已落地赛首科技、砺群科技等芯片项目近20个。通过国际汽车芯片创新总部的建成投产,快速集聚行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和成长型科技企业,以及国内外汽车芯片优秀人才,加速我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发展。
事实上,随着汽车产业进入大变革时代,“软件定义汽车”正深刻改变行业格局,汽车也加快由功能产品向智能终端转变。传统汽车所需半导体芯片每辆约500颗,而愈发智能的新能源车的芯片需求却在千颗以上。
作为智能汽车关键核心部件,芯片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业内人士指出,在芯片成为影响2021年全球汽车产业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后,“芯片荒”的出现让汽车行业对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有了更加清醒和深刻的认知,芯片自主化在智能汽车发展浪潮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年3月,工信部就《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目标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涵盖控制芯片、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及通信芯片等重点产品与应用技术要求,以引导和规范汽车芯片产品实现安全、可靠和高效应用。
另一方面,“新四化”趋势,使得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从2012年的25%提升至2021年的55%。汽车芯片需求的持续增长也意味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11.4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50.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4%,预计2023年将达172亿美元。目前中国国内汽车芯片的供给率不足10%,国产替代空间十分广阔。
在汽车行业拥有长期积淀的嘉定,近年来也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到了自身的长板短板,加快打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
上海市嘉定区区委书记陆方舟此前指出:“我们在深耕氢能港、新能港、创新港‘三港’的基础上,去年又率先启动建设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和汽车芯谷‘两园’,形成了嘉定新汽车产业布局的‘四梁八柱’,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补链强链,集聚更多行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打造更完整、更具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据了解,目前两个园区规划已落定,智能汽车软件园发布了专项扶持政策,成立了“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协同创新联盟”;汽车芯谷已成功吸引汉丁顿半导体、麦锴科技、重驭智能科技等多家车规级芯片企业进驻,正全力推动“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建设。
陆方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做实‘龙头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平台支撑+资本助力’的协同创新机制,力争两三年内涌现出一批技术成果和成功产品,为汽车装上更多‘中国芯’。”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