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农商银行办事,大厅里没几个人。办完事之后就跟大堂经理聊起了天。
大堂经理说,现在银行也很难,存款的多,贷款的少,基层的银行不赚钱,很难维持。
我惊讶,银行在我的印象里是堂堂正正的金融机构啊,怎么会如此艰难呢?
大堂经理说,你不知道,老百姓被这几年疫情搞怕了,没有保障谁敢借钱消费啊,你看看以前贷款买车买房那些人,现在断供了有多惨;那些专家天天在办公室憋着坏,琢磨着降息,甚至负利息,让老百姓拿钱出来消费。可你也不想想,国家发放的钱,真正到了老百姓手里的有多少,多少人都是在负债生活,老百姓手里的要是还有点钱,还要留着医疗、养老、教育,哪里还敢消费了。
我默然,难道经济会一直这样低迷吗?难道刺激消费的政策有误区?
睿智的大堂经理继续说道,刺激消费,增加税收,政策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专家们搞错了刺激的对象。
就像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明明也知道红烧肉好吃,可他没钱去买,又没有力气去抢,因为没有资产抵押,也借不到钱。这时候专家出现了,拼命的刺激这个人去消费,去吃红烧肉,那么无非两个结果:要么恶意透支,超前消费一把,然后听天由命;要么就当专家放了个屁,不管吃什么,先保住性命要紧。
正确的做法是,政府找到村东头李财主那样的有钱人,按照李财主家里占有的土地数量进行收税。然后告诉李财主,我们这个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修一条连接村里到城里的马路,这个政府拨款的工程可以给你来做,你来组织民工以工代赈,民工手里有钱了,不用你操心,人家自己会安排消费的。路修好了,城里的马财主的对外贸易生意也算你李财主一份,你在乡里收购的土特产以后就不愁销路了。
那么在这个循环之下,政府——李财主——民工——马财主,都是可以有利可图的呀,经济不就循环起来了嘛?
我了然,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还是一席话。
说的有道理,大家也都明白,就是不知道城里的太守们愿不愿意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