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白马业绩陡降,冯柳踩雷了吗
近期,老牌科技股海康威视一并公布了年报和一季报。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31.66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128.37亿,同比下降23.59%;扣非净利润123.31亿,同比下降25.02%。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了业绩负增长。
坦白讲,年报业绩差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特别意外,毕竟2022年外有米帝掐脖,内有疫情肆虐,经营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三季报(营收增长7.36%、净利润下降19.38%、扣非净利润下降20.28%)主基调已定,最后一个第四季度因为年底停摆只会更加糟糕,难以寄予希望,所以不尽人意实属情理之中。不过一季报却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2023年1-3月仅实现营业收入162.01亿、净利润18.11亿、扣非净利润15.54亿,分别同比下降1.94%、20.69%、29.67%,严重挫伤了我们有关复苏的遐想。
至于一季报为何如此差劲,公司于报表颁布后次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声称主要还是受先前经济发展环境及地缘政治影响所致,并表示从2022年一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的5个季度中,各季度营收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8.11%、4.13%、3.39%、-9.10%、-1.94%,各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29%、-19.41%、-31.29%、-31.50%、-20.69%。2023年一季度相对于2022年各季度的营收、净利润逐季下降的趋势已明显收敛。
从季报具体数据看,毛利率45.17%,相对于去年同期事实上还提高了1.45pct,但费用上升的更多。例如销售费用21.85亿,同比增长10.69%;管理费用6.03亿,同比增长13.99%;研发费用24.64亿,同比增长19.15%。对此,有的网友发表观点,认为关键问题在于费用率的失控,如果费用支出少一点(比如和去年同期持平),业绩或许就没有这么难看了,甚至还存在增长的可能。不过我个人却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销售端的萎靡,一季度营业收入下降1.94%,这是二十年来从未有过之状况,不得不让人再次对海康未来的成长性产生担忧。
由于一季报所反馈的信息有限,有些揣测我们还是不得不立足于年报。从年报中的收入构成情况看,境内主业的三大事业群(公共服务事业群、企事业事业群、中小企业事业群)都表现得相当乏力,当然这其中肯定有疫情下经济不景气因素的影响,但结合近几年的持续性表现,国内传统主业部分的增长承压肯定是客观存在的。未来的增长点更多还得有赖于公司的创新业务,这一块近年来成长的相当快,2022年再次增长22.81%,达到了150.7亿的营收规模,其中除了智能家居业务仅增长3.26%(受房地产影响)外,机器人、热成像、汽车电子、储存、其他创新业务分别增长了41.81%、26.01%、33.06%、16.73%、44.32%,可谓各个都维持了一如既往的高增长。
也正因为如此,今年以来海康搭乘上了AI概念这趟快车,不温不火中股价上涨了不少。个中的逻辑就在于海康的机器人等创新业务以人脸识别等机器视觉技术为核心,正好迎合了AI的风口。海康也因此在此次业绩发布会上开始不遗余力的介绍公司的AI大模型能力:1、训练了面向智能安防场景的百亿参数大模型;2、自建了支持千卡并行训练的数据中心;3、积累了大量高质量垂直领域数据。毫无疑问,从技术水平和商业化成就看,海康算是众多AI概念个股中最具有真材实料的一位。
另外,2022年公司的境外业务收入262.75亿,同比增长19.51%,多少算是个惊喜,很有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去年境外疫情影响较小,二是公司的下沉多个国家市场,推进一国一策效果较好。那么今年在疫情彻底结束的情况下,又有AI加持,国内市场是否能复制去年境外的场景,真的像公司在业绩发布会上所描述的那样逐季变好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