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夜经济“顶流”之一的四方坪夜市。
□张若彤
夏季来临,气温回升,各地纷纷开启“夜间模式”。发展夜经济,在时间上将经济活动的经营跨度拉长,不仅能够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同时在展示城市风采、撬动消费、拉动内需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剂”。要以“发展绿”“联动蓝”“特色彩”推动夜经济行稳致远,绘就“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多彩发展图景。
政策引领增一抹“发展绿”。让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民众需求,需要政策的托举支持与保驾护航,在“先行先试”中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要以强有力的决心和力度冲破固有观念的束缚,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加强政策集成,持续优化政策供给。要着眼本地实际、立足现实需要,将临时性扶持政策转化为常态化支持政策,提高利好的普适性政策与区域发展的匹配度,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好政策贵在落地落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政策为牵引,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精准传导,以兜底责任将发展进程与民生愿景兜好、兜牢。出台夜间经济支持政策,在区域划分统筹规划,配套措施财政支持等环节予以明确,不仅解决了“保障”问题,促进商、旅、文、体等服务业融合发展,也回应了“动力”问题,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科学统筹添一片“联动蓝”。让夜间经济流量变“留”量,繁荣发展、行稳致远,必须打好 “组合拳”,实现越夜越活力、越夜越美丽。坚持系统思维,放眼全局谋划,以链式发展格局连接多维消费空间。打造夜游消费生态圈闭环,将夜间经济集聚区塑造成为集旅游观光、舞台演出、休闲餐饮、时尚购物为一体的项目融合体;强化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推出覆盖商业经营、宣传推广、直播带货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夜市”;推广夜间经济发展联合新范式,在社会团体与企业的共商共议、交流互助中跑出夜间经济发展“加速度”。此外,在服务有温度、管理有精度、执法有力度上下功夫。在公共设施配套方面,加强公共WiFi及5G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延长公共交通夜间运营时间,加密公交、地铁等夜间运行班次。确保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职能部门在保障游客权益,维护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方面及时发挥作用,为民众提供安全、便捷、有序的夜间消费条件,寻找夜间经济市场新“蓝海”。
特色资源绘一派“镭射彩”。夜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算好特色这笔账,才能做到“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来”,实现“旺丁又旺财”。纵观夜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都是以自身特色为基础,给消费者带来了参与的新鲜感与独有的体验感。北京市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推出“夜游故宫”;西安“大唐不夜城”瑰丽多姿、气势磅礴,常年游人如织;长沙的“越夜越长沙”,让老街区散发“时尚味”。发展夜经济,正是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在传统文化、人文风俗、技法传承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找准发展坐标,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夜间旅游文化资源。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思路,通过打造优质景点、创作文艺精品、推广特色美食等方式为夜间经济注入“文化芯”“科技核”“美味潮”,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激活“本土范儿”价值基因,更好满足市民和游客特色化、品质化、多元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