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总会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一些看衰中国经济的言论,少数所谓经济学家还会列举出GDP增速、失业率、人口出生率等数据作为论据,进而得出中国改革“红利已经耗尽”、“部分地方政府已经破产”等唱衰中国的结论,言之凿凿。所为者何?是中国发展真的不行了吗?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关税壁垒、科技封锁、金融收割,在这种情况下持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就此丧失增长动力。
如果你对现代史比较了解,那么就会发现,每隔几年,中国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者经济形势欠佳,国际上就会出现中国崩溃的论调,还颇能吸引一些人的共鸣。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这种论调的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
国际上别有用心的投机者不在少数,无论其有没有政治背景,但经济利益的驱使却是不争的事实。利用某个事件或经济数据来过分渲染恐慌情绪,从而转化为一种对决策层逼宫或者施压的手段,一旦将公众的怨气转向决策层,或者一些不理性的网民有一些不恰当的举动,就有可能促成政策调整的切口,继而通过“操作唱衰中国论调——制造恐慌情绪——抄底中国经济——施压决策层出台经济刺激政策——获利了解”这么一个循环,不断获取利益。
现在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里,对于消费的影响较大,因为消费者的信心会因为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而大打折扣。一些断章取义的经济数据再结合一些危言耸听的言论,通过大数据的个性化推送让你一旦浏览过类似的文章或视频,就会不断向你推送同质化的信息,不断强化你的潜意识,最终成功洗脑,从而加剧社会的惶恐情绪。大众的消费会因为这种恐慌而减少开支,市场需求不断减少,同时一些民间投资活动随之减少,进而不断加剧这种恶性循环。
当前红得发紫的人工智能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扼杀着人类的创造力。AI软件上不到10秒钟就可以输出一篇高考作文,这让寒窗苦读12年的学生情何以堪。过度的智能化,会陷入自说自话,你看到的都是你心里想的,从而不断在自己的思维里循环,进而使人类的思维停滞,不再独立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利用高科技产品,让它为人类提供可靠的服务,而不是禁锢我们的思想,是需要重视的一项课题。
信息爆炸是柄双刃剑,如果能够加以分辨的有效利用则如虎添翼,否则将贻害无穷。总之,面对眼前遇到的困难,是不自觉地成为唱衰派的一员选择躺平,还是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全在你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