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变成加气砌块,铝灰变成炼钢脱氧剂,“阴阳棚”高效利用农业用地……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在信发集团,总有一种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把视野放宽,这样的创新,在信发集团所在的聊城,并不稀奇。这些年,聊城紧紧锚定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主引擎”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壮大创新主体规模,2022年,全市研发强度超过3%,超过同年全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的2.5%。
结出丰硕果实的,一定是肥沃的土壤。企业绿色发展的背后,少不了地方动能转换的决心以及强力引导和支持。聊城市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聚力发展新兴产业。2022年,聊城市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今年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9.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5.7个百分点;滚动实施455个投资500万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名。聊城产业集群效益提升明显、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仅靠企业和企业家是“孤掌难鸣”,必须有全域的系统思维和通盘布局。聊城探索“绿色诊断+改造提升+示范创建”的建设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绿色诊断,近一年来,通过绿色诊断提出诊断建议113条,挖掘绿色化改造项目84个,项目实施后年可节约标煤2.79万吨,减少碳排放约3.07万吨。聊城目前推动形成“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省级12家。聊城还深化资源综合利用,推广节能节水、资源利用等技术183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9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除赤泥外)达到98%以上。
从更宏阔视野看,信发变绿记,是新时代山东乃至中国十年绿色发展的缩影。
——十年来,山东实施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和用地结构调整。十年来,全省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2%,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3.8%,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实现增项目增生产、不增排放不增污染。山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十年来,中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山东和中国生态之变,汇成了信发集团转型升级强有力的外部势能。越来越多企业从中校准方向,汲取能量,焕发动力。 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相信还会生长出更多的信发集团,结出更丰硕的绿色发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