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创始人本身就是技术研发专家。比如,马化腾、雷军都是计算机系的“IT男”,埃隆马斯克在兼任公司CEO和首席技术官。也有很多生物科技领域的科学家、博士,他们掌握着一些核心科技,然后去创立一家公司,去解决新的消费痛点和行业痛点。
但从专业的科技人才转型成为综合型的行业领袖,并不容易。这其中可能要跨越哪些门槛儿?会历经怎样的心路转变?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主编、新增长学院发起人麻震敏与嘉宾一起加入议题讨论,共同呈现生物经济与新增长的广阔图景。
以下内容整理自本次专场特别对话:产业圆桌:从科技人才到商业领袖
对话嘉宾:
钟承东 益普索IPSOS中国用户体验研究院院长
邹瑞阳 MiRXES觅瑞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刘滨磊 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 玥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策划总监
增长金句
·科研人员对商业化的解读、对产品落地的想法和市场人员对产品的想法有时是矛盾的。目前看,这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矛盾。
·做决策需要回到一个本质——“人”。当思考不清楚,当不知道如何做决策时候,我们回到这个原点,看看我们的目标人群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反馈,然后才下决策。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多与团队交流公司愿景和方向,让愿景成为整个团队前进的的原动力,有了原动力再处理其他所有决策问题时会更灵活、自由一些,也能让公司在复杂的商业环境成长更快。
·从科研工作者到管理者,是一个边走边摸索,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过程。作为管理者,要知道团队中谁最合适做什么事情,然后把整个任务分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穿越“困惑”
“回国以后在公司参与管理至今有12年了,从一名科研人员变成一位高科技产业化企业的管理者,这个转型过程实际上很长。”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滨磊说道。刘滨磊也是肿瘤免疫方向的大学教授,现在的日常模式是上午在大学里面教课,下午回到公司做CEO。
“我的体会是,在大学里面无论是教学还是做科研,基本是围绕本专业,非常聚焦。但是一旦回到公司,每天要操心,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要面临很多复杂的经营管理问题。尤其是企业越做越大的时候问题就更突出。”刘滨磊感慨道。
这种从聚焦到发散的磨合之痛,MiRXES 觅瑞集团的联合创始人邹瑞阳也感同身受。2016年,邹瑞阳带着MiRXES的生物科技技术以杭州市A类人才的身份回到中国创业。如今也兼任MiRXES 觅瑞集团的首席技术官。邹瑞阳最大的体会是做科研时,追求的是在科研道路上实现新的创新成果,但在公司运营和管理中,管理者则需要将更多精力投注在新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这其中科研人员对商业化的解读、对产品落地的想法和公司的市场人员对产品的想法有时是矛盾的。
加之企业管理和运营并没有标准答案,所以管理短板也暴露出来。尤其当面临公司生存的短期压力以及长期的科研投入的权衡时,以及不断实现创新的挑战和市场压力时,“经常的状态是做什么都是不对的,我们会慢慢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这会导致很多时候难以决策。”邹瑞阳称。
“的确,找平衡非常重要。”刘滨补充说道,尤其是做生物制药,从最开始的研发到临床,整个流程非常长。作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需要对每一个流程节点都要非常熟悉,每个过程之间做好充分协调,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问题。
益普索IPSOS中国用户体验研究院院长钟承东坦言,他也是从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当初最大的困惑就是,做科研要聚焦于自己和科研团队,做企业管理者面对的不仅是整个团队和公司内部问题。同时,管理者还要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
钟承东结合自身的职业成长路径分享说,最开始做专业研究的时候专注的是一些所谓的方法。到了管理层,需要关注一些管理思想,管理者既要对管理流程体系把关,去推动指标落地,也要去落实管理者的一套管理思想。这是从科研人员到管理者,两种角色非常大的差异。
回归管理本质
那么,从科技人才到管理者的转变过程中,科研工作者的优势如何转化到公司管理中,进一步化解管理难题和企业增长问题?
在邹瑞阳看来,科技人才从事的大都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科学的正确答案的研究,大家的普遍优势是,有计划性、有坚韧性,看问题比较透彻,而且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逻辑较强。这也有助于从科研到管理的转型中,保持着找到问题本质的能力优势。
现在,邹瑞阳会利用自己的这些能力优势去解决“管理困惑”。“其实公司内部的科研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在商业化、产品落地上的矛盾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矛盾。作为企业管理者,要保持高效的沟通和开放心态,做好团队沟通达成共识。再者就是多与团队交流公司愿景和方向,让愿景成为整个团队前进的的原动力,有了原动力再处理其他所有决策问题时会更灵活、自由一些,也能让公司在复杂的商业环境成长更快。”邹瑞阳称。
刘滨磊也表示认同,他补充道:从科研工作者到管理者,是一个边走边摸索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过程。作为管理者,要知道团队中谁最合适做什么事情,然后把整个任务分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终,做生物技术企业,还是要以市场和产品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的保持创新力和保持生命力,还有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力,尤其学会与人打交道。
在公司管理中的感悟也会反馈到他的教育培养中。刘滨磊说:“如今在高校培养研究生时,我们也希望他们接触的涉猎面更广一点,掌握的技能更丰富,慢慢经过一些实践,最终让他们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既能够掌握全面的技能,又能够很顺利的毕业,未来能更快适应商业环境。”
对此,钟承东也分享了他的行业观察:近几年,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做决策越来越谨慎,因为面临的社会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还有来自行业内外的挑战。但是,做决策需要回到一个本质——“人”。因为无论是什么商业形态,最终都离不开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回归到一个原点,对于人的探寻和研究。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我的日常生活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都是给人提供的。”钟承东给管理者的一个建议是:当思考不清楚,当不知道如何做决策时候,我们回到这个原点,看看我们的目标的人群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反馈,然后才下决策。
编辑|朱冬
关注 新增长学院
补充增长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