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谈论最多的依然是房地业创造的GDP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大比重,带动了多少产业链,创造了多少税收和就业岗位。言下之意是,中国不发展房地产业不行,没有房地产业不行。然而,大家却很少谈及房地产业辉煌背后,中国人为之付出了多大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几乎全民负债的“债务陷阱”。
为什么房地产业的辉煌会导致全民负债的“债务陷阱”呢?因为说白了,发展房地产业的基本方式就是依靠庞大的人口规模造成的土地稀缺性,持续不断地“炒房”“炒地皮”。通过不断地“炒作”,房价、地价虽然涨了,但社会创造的财富总量并没有因此得到实质上的增加,一般老百姓的收入也没有因此得到实质上的增加。
这时候,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支付涨起来的地价,就会向国内银行贷款,甚至向国外的金融机构贷款,于是房地产企业就背上了“债务”。房地产企业在靠“贷款”拿到高价地皮后,又会以更高的价格向购房的老百姓“卖期房”。老百姓收入没增加,靠什么买房呢?当然是靠“贷款”,于是买房的老百姓也背上了“债务”。最终,整个房地产业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死循环:房价、地价被炒得越来越高,而房地产企业和老百姓身上的“债务”规模也越来越大。
尽管房地产企业和老百姓身上的“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但GDP和财政收入却因此看上去越来越高了。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和房地产企业以“身背贷款”这种方式推高了GDP和财政收入,这些增加的GDP和财政收入相当于“透支”了老百姓将来挣的钱,并不是房地产真正增加了国家的财富。
如果房地产之外的其他真正创造财富的实体产业能够得到持续高速发展,老百姓还是能靠不断增加的收入支付“贷款”的,房地产企业也能靠不断增加的销售收入还上“贷款”并开发新项目。
可是,现实却并没有这么理想。因为资本是趋利的。当其他行业的企业发现房地产的钱好挣,就会将投资重点全放到房地产上,以至出现了这样的奇观:生产羽绒服、生产扒鸡的企业也干起了房地产,高科技企业也投资起了房地产……
越来越多企业搞房地产的结果就是:社会真正增加的财富越来越少,建立在“债务”基础上的地价、房价则越来越高。地价、房价越来越高之后,老百姓和房企身上的“债务规模”则继续变得越来越大。后来,三年疫情来袭,国际形势突变,本来就脆弱的实体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好多老百姓因为失业、降薪等原因没钱买房,甚至没钱还贷了,房地产企业手里的房子也卖不出去了,剩下的只有极为庞大的“债务大山”和低迷的消费了。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与其说“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功臣”,还不如说是“慢性毒药”,尽管它给一些“炒房客”带来了财富的增加,让财政收入和GDP看上去格外好看。但它并没有带来多少社会财富总量的实质性增加,而是透支了我们“将来的钱”,并导致了企业投资过分向房地产业集中的严重弊端,最终让全民都落入了“债务陷阱”之中。
该如何终结这种局面呢?一是要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资本投资向高端制造业等实体产业转移;二是要通过降低房贷利率等措施帮助购房者尽快走出“债务陷阱”;三是不再限制房企降价,让房地产企业尽快完成资金回笼,避免“期房”烂尾、房企倒闭潮出现。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才有希望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