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做大做深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着力打造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图为大运汽车新能源汽车生产现场。本报记者王龙飞摄
本报太原6月19日讯 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出台的《山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了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和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两项重大行动。
重点行业达峰行动,聚焦重点行业,制定钢铁、建材、焦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等行业低碳发展路线。
钢铁:加快推进限制类工艺装备升级改造,推广应用低碳冶金技术,延伸特钢材料“特钢-零部件-整机装备”产业链和“钢-焦-化-氢”氢能产业链等重点产业链条,提升高性能特种钢、长寿命、耐腐蚀耐磨等产品占比。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500万吨,短流程炼钢占比力争提升至5%以上。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10%以上。
建材:提高低碳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面向新型基础设施、高端装备、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加快传统材料升级换代,加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推广应用。到2025年,水泥熟料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比例达到30%。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
焦化:加快在建、拟建大型焦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推动实施节能、环保、安全“三改造”和干熄焦、余热发电“两运行”工程。同时,把推动焦化产品产业链高端延伸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做到“粗粮细作、一煤多吃”。
化工:依法依规淘汰不符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装置。鼓励化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有色金属: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提升产业能级,引进培育有色金属加工及精深加工企业,发展节能环保建筑铝材、工业铝型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轨道交通用铝镁合金型材、家用电器用箔以及高导材料等高端低碳产品。
装备制造:加强对生产过程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原辅材料使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加强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装备制造产业能级,推动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制造业、船舶海工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通用航空制造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依托钢铁产业发展提升装备制造原材料供给质量,延伸装备制造产业链,做大做强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完善设计开发推广机制,依托光伏、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氢能、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建设,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产品装备,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助力全社会达峰。构建绿色低碳产品开发推广机制,加大能源生产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
本报记者王龙飞 王佳丽 王蕾
(责编:褚嘉琳、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