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今探
编辑|古今探
2008年,汶川,只60秒左右,山塌了、村没了,数万同胞与世长辞、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整个中国弥漫在悲伤之中。
在央视举办的抗击地震捐款活动现场,一位坐在观众席的女性企业家对丈夫哽咽道:“我们再捐7000万!”加上此前的3000万,这对夫妻共捐款1亿元。
2019年底,新冠病毒肆虐,武汉疫情尤为严重,这位女企业家延续当初的善举,再次慷慨解囊,豪捐1亿。
富家女
1969年,河北唐山的一户张姓人家喜得千金,父亲喜得千金,满心欢喜之下给女儿起名为“荣华”,祝福她一生都有荣华富贵傍身。
父亲说到做到,给了她近20年富裕生活。父亲本是生产队队长,后来下海经商,他极具商业眼光,总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为女儿攒下殷实的家境。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很多人过年才能吃上肉,张荣华家却离顿顿有肉差不了太多。
当时,“三大件”是判断一户人家是否富裕的重要标准,张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应俱全。张荣华偶尔搭父亲的自行车上下学,总能感觉到路人羡慕的眼光。
父亲给她衣食无忧的生活,却对她并不娇惯,非常重视对她的教育,尤其是对品德方面的教育。
父亲闲暇时,喜欢带她到工厂车间看看汗流浃背的工人,到田间地头看看辛勤劳作的农民,教育女儿幸福生活要靠双手打拼。
或许是父亲的教育起了作用,张荣华自小勤奋刻苦,没有任何不劳而获的想法,更没有丝毫嫌贫爱富之心,所以才会欣然接受父亲介绍的穷小子当老公。
穷小子
这位穷小子名叫张祥青,1969年生于唐山,与张荣华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姓氏,不同的是两人天差地别的家境、幼年生活。
张祥青生于农民之家,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带上父母,一家9口人全靠几亩农田糊口。7岁那年,一场震惊全球的大地震,将这户本就贫困的家庭震得粉碎:父母双双去世,年幼的他成了孤儿。
幸运的是,大哥大嫂心地善良,主动承担起了养育弟弟的重任。哥嫂的生活同样艰难,不过对他来说,哥嫂肯给容身之处已经是万幸。
父母去世,长兄如父,大哥省吃俭用,把他送到了学校,他目睹过哥哥为了凑学费低声下气求人的场面,因此万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学习刻苦努力。
小学毕业后,他以优秀的成绩升入中学,可上了一学期之后,他无论如何不肯继续读书。哥嫂再三询问,他才坦白不愿上学的原因。
原来,他不忍心给哥嫂增加负担,所以想辍学,好早点外出务工,哪怕只挣得到饭钱,多少也能减轻哥嫂的压力,哥嫂拗不过他,唉声叹气地同意了他的要求。
离开校园,张祥青更加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他年纪小,没有学历、没有经验,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遭受过无数冷眼后,迫不得已靠拾荒赚钱。
他小小的身体拖着大大的麻袋,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垃圾堆,捡空瓶子、旧报纸,往往辛辛苦苦一整天,只能换回几毛钱,小孩子很容易满足,哪怕只有几毛钱,也足以让他忘记当天的辛苦。
一位善良的大叔注意到了这个勤劳、乐观的小男孩,隔三岔五给他送来一些可以卖钱的废品,了解了他的苦难遭遇,大叔深表同情,此后再张祥青,手上总少不了零食,偶尔还会有帅气的新衣服。
熟悉了之后,张祥青也从同大叔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他有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女儿,大叔说:“将来介绍女儿给你认识,希望你们能成为好朋友。”
他万万没想到,大叔所说的“朋友”,指的竟然是“男女朋友”,结婚的那种。
太难看
张荣华18岁那年,很多同龄男女已经开始谈婚论嫁,单身的她成了众多亲戚朋友眼中的香饽饽,她家境殷实、形象品德俱佳,前来说亲的人几乎要挤破门框,不过他们介绍的青年才俊,她一个都瞧不上。
母亲见她眼光挑剔,没好气地笑道:“你呀你,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事实上,张荣华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不过连她本人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张荣华没有回答,坐在一旁的父亲接下了话茬:“闺女,我认识一个小伙子,踏实肯干,你肯定喜欢!”
当天晚上,一家三口浩浩荡荡出了门,原本父亲是打算单独带女儿见那位小伙子的,不过母亲不放心,一定要帮女儿把把关,也就跟着去了。
父亲担心人太多,小伙子有压力,所以见面之后就主动离开了,只留妻子女儿和小伙子沟通。
初次见面,张荣华害羞得说不出话,全程只靠母亲帮忙问话,小伙子倒是很外向,热情地做了自我介绍。
回到家,母亲问女儿是否满意,后者好不容易恢复正常的脸色再次泛起微红,纠结了好一会儿,才略显含羞地点了点头。
她对这个名叫张祥青的小伙子印象很好,唯一遗憾的是,相亲时天色已晚,没能看清对方的脸。父亲见女儿有意,当即说道:“这好办,我再约他一次,安排你们白天见一面。”
第二天下午,张荣华在父亲的陪同下,再次见到了张祥青,看清对方的长相后,她瞬间好感全无,内心不禁打起了退堂鼓,这次见面过程中几乎没说几句话。
父亲一眼看出了问题所在,自己养大的女儿,对她的喜好、性格再清楚不过了,回到家后,他率先问道:“不喜欢?嫌人家长得不好看?”
在父亲面前,张荣华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她微微点头,说道:“不喜欢,尤其是眉间那道巨大的疤,太难看了!”
似乎早已料到女儿会如此说,等她说完,父亲耐心地将小伙子的遭遇娓娓道来,讲他幼年的经历,讲那道“巨大疤痕”的来历。
不怕穷
原来,大哥认为拾荒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求人帮弟弟在铁厂谋了份烧炉工的工作,工作很辛苦,张祥青却非常满意。
多年后,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第一份正经工作:“一年四季光着膀子跟火打交道,尤其是夏天,烤人!累得很,但我很开心,因为有了安稳的工作。”
他眉间的疤痕就是参加这份工作之初留下的,进入铁厂工作大约半个月时,他正烧火,一块通红的铁渣向他激射而来,年轻人反应快,他第一时间闪躲,才没有被砸中眼睛。
不过灼热的铁渣依旧狠狠地命中他的左上眉角,砸出一道巨大的疤痕,也砸碎了他的从军梦。
童年的那次地震时,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在他年幼的心里留下了伟岸的身影,从那时起,他就有了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梦想。无奈造化弄人,这道疤痕让他与军旅生涯擦肩而过。
听完他的经历,张荣华不再抵触,同情他经历过那么多苦难,更佩服他历经磨难,仍旧乐观、勤奋,于是拜托父亲帮忙联系他。
张祥青初次见到她,心中已是开起爱情之花,不过他当初自觉二人家庭条件差距巨大,配不上人家,不过当听大叔说她愿意与自己交朋友时,他的所有顾虑瞬间烟消云散。
就这样,两位年轻人接触了几次之后,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不过,有很多人不看好他们的这段感情,其中包括张荣华的母亲。得知张祥青的家庭条件后,她多次关心女儿说:“他太穷了,你又没过过苦日子,嫁给他你受得了吗?”
张荣华十分理解母亲的顾虑,因此从来没有反驳,不过她在心里对自己保证:“不怕穷,肯干就行,我们一定能靠自己过上好日子!”
1988年,二张步入婚姻的殿堂,组建了自己的小家,还在婚后第二年有了女儿。婚后,张荣华与丈夫齐心协力,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自己的承诺。
共创业
早在结婚之前,张祥青听说卖豆腐能挣钱,为了尽可能不降低未来妻子的生活条件,他从铁厂辞职,跟一位师傅学会了做豆腐,因此,卖豆腐就成了这对新婚夫妇的养家之本。
夫妻二人起早贪黑,泡豆子、做豆腐、买豆腐,到了晚上,把一天的劳累抛之脑后,喜滋滋地靠在一起算利润。靠着这份勤劳,二人仅仅用了三年,就摇身一变,成了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张祥青不满足于现状,希望给妻女更加富裕的生活。某天晚上,他向妻子提议:“听说钢铁生意很赚钱,我想把咱家的存款投进去。”
张荣华坚定地支持道:“有想法就去干,我永远支持你,大不了继续卖这个。”说完,她笑眯眯地拍了拍桌上的豆腐。
不出意外,此前从未接触过钢铁生意的张祥青买回了一堆不能用的废料,亏了一万多元,在他灰心丧气时,张荣华温柔鼓励道:“做生意,赔钱很正常,接着干,总有挣钱的那一天。”
在她的鼓励下,张祥青重振旗鼓,做生意的同时学习与钢铁有关的知识,终于在1993年挣了300万。
他毫不犹豫,用这笔钱全部买了一批废铁,本想着趁热打铁,转手卖掉后再赚一笔,没想到刚好遇到行业冰点,这批废钢全部砸在了手里。
危难关头,张荣华拍板:“既然卖不出去,那就建一家工厂,自己加工。”于是,1995年,夫妻二人拿出全部积蓄创建了一家钢铁加工厂。
事实证明,她的决策是对的,此后多年,夫妻二人共先后创建、收购了三家钢铁加工厂,又在2003年将所有工厂合并,创建了一家钢铁集团。
在确定集团名称时,这对恩爱夫妻难得产生了分歧。张祥青希望以“荣程”命名,“荣”是他妻子的荣,可张荣华坚持使用丈夫的名字“祥青”,夫妻二人争执不下,索性决定全部采纳,将集团命名为“荣程祥青”。
提起夫妻二人扮演的角色,张祥青说:“我是攻城略地的战士,我的爱人负责打扫战场,并且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
遗憾的是,战士先一步牺牲了。2014年,他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
当时正值集团资金链断裂,风雨飘摇,关键时刻,张荣华强忍内心悲伤,从丈夫手中接过接力棒,力挽狂澜,使集团转危为安。
2019年,张荣华50周岁之际,荣登天津女首富之位,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女王”。劳累半生,她决定退休,停下来休息,于是把企业交到了女儿手里。
结语
张荣华退休后,来到一处老宅,看见院子里那两棵茁壮成长的柿子树,她的思绪飘回从前。
1988年,一位年轻小伙牵着新婚妻子的手,来到这处宅院,指着两棵柿子树得意地说道:“看,新婚礼物,我亲手栽的,等它们长大了,我们肯定有了自己的孩子,到时候……”
想到此处,张荣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悲痛,轻抚大树,流下了思念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