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四兄弟:1000元起家的亿万富翁,其中两人是中国首富!
结婚和生育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然而,这些过程却需要相当数量的金钱支持,这让很多年轻人感到困扰。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生育政策来提供支持,但大多数年轻人对此并没有浓厚的兴趣。
有些人意识到,现在有经济基础的人生育率较低,而过去在经济拮据的时候反而更愿意生育,因为这可以增加劳动力,而劳动力的增加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增加。
可这也存在一个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收入往往无法弥补支出,所以在过去有些人不得不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
在中国有一个富豪家庭在过去也曾经有类似的经历。
由于家境贫困,家中的第三个孩子送给了他人抚养,后来,这四个兄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了富豪。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刘永言、刘永美、刘永行和刘永好。
四兄弟以仅有的1000元资本开始,逐步在中国商业界崭露头角,成为了备受瞩目的人物。
其中,刘永好和刘永行两位兄弟还曾一度登上了中国首富的榜单。
四兄弟
艰难起步,四兄弟分离
1951年9月,四川成都新津县人民法院院长刘大塘怀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刘永好,心情复杂。
在短短六年时间里,他已经有了四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和刘永好,寓意着他对良好言行的追求和家族价值观的传承。
与此同时,家庭的困境也让他倍感忧虑。
刘大塘早年是中共四川省的地下党员,受组织安排,他进入了四川省地震测绘大队,成为国民政府的一名公职人员。
可由于上级出事,刘大塘失去了与组织的联系。
几年后,他加入了亲近共产党的民主党派民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以民盟干部的身份在法院工作。
刘大塘的妻子郑康致来自新津县一个富裕的家庭,经历了与刘大塘一同的风风雨雨后,成为了新津县平岗小学的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原日政府职员,刘大塘最初的待遇是按照"供给制"每月领取有限的粮食。
因此,当刘永好出生后,刘大塘开始担心无法养活全家。
一家人
在夫妻俩忙于工作的情况下,经过一番商议,他们最终决定将老二刘永行送养给一个卖布的商人。
不幸的是,不到半年时间,刘永行在意外中从凳子上摔下来受伤。
商人担心无法医治,便将刘永行送回了刘家。
为了照顾受伤的刘永行,刘大塘夫妇不得不下定决心将老三刘永美过继给城郊古家村的农会主席陈家,他们给刘永美改名为陈顺民,后来又改为陈育新。
然而,这种分离并没有影响四兄弟之间的感情。
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明白通过努力学习可以改变现状。
四兄弟约定彼此要努力读书,将来取得成功,决不辜负彼此的期望。
经历了艰难的学生时代,他们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四兄弟
刘大埔夫妇的教育和引导对四兄弟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刘永好回忆,他们小时候家里经常摆满各种书籍和报纸,父亲培养了他们热爱阅读和科学的好习惯。
刘大塘也鼓励并支持他们拓宽视野。
特别是在刘永行高考时,他以新津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报考了北京大学,但由于家庭出身问题,经历了一番曲折,最终没能如愿。
在失望之际,刘永行曾一度考虑放弃上学。
然而,在刘大埔的劝导下,他最终决定去学校:“这个世界很大,你现在所看到的世界太过狭窄。你应该出去看看,大学的生活与众不同。”
多年后,刘永行回忆道:“在选择上大学的问题上,我永远感激我的父亲。是他一席话改变了我一生的眼界。”
这四位兄弟分别考入了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农学院和四川工程技术大学,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学校。
刘永行准考证
特别是在那个年代,能够上大学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对于刘家四个兄弟来说更是如此。
他们的努力和奋斗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富裕的道路。
毕业后,他们都开始朝着富裕的目标努力前进。
起初,他们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至少可以保证生活的基本需求。
可他们并不满足于仅仅过上安稳的生活,他们追求的是财富的积累,而不仅仅是为他人工作。
刘永好与家人合影
改革春风吹来第一桶金
在1980年的春节,刘永行为了满足他四岁儿子过年时想吃肉的要求,决定在街边摆摊修理电视和收音机。
他摆了一个地摊,从大年初一到初七,辛勤劳动,意外地赚了300元,相当于他那时候十个月的工资!
这个小小的举动激发了四兄弟的商业灵感。
四兄弟商量后决定开设一家电子工厂,并很快制作出了音响样品。
然而,他们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当他们向公社报备后,却被告知“集体企业不能与个人合作,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就这样,他们的计划被迫夭折。
家庭会议
到了1982年,经过激烈的讨论和长达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四兄弟做出了重大决定:辞去公职,创办个体经营。
他们决定放弃自己过去从事过的音响行业,因为这个行业需要的投资较大,而且有很多限制。
相比之下,养殖业不需要太多投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而且他们对此也很熟悉。
他们确定了创业目标,但资金仍然是一个问题。
四兄弟考虑向银行贷款1,000元,但遭遇了闭门羹。
于是他们只能典当家中的贵重物品,如手表和自行车,筹集了1000块钱的启动资金,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由于养殖技术要求不高,而且启动资金相对较少,他们决定在自家的阳台开始养鹌鹑和鸡。
他们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开始了小规模的养殖业务。
养鹌鹑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刘氏兄弟在1983年培育出了5万只卵鸡和1万只卵鹌鹑,并吸纳了11个专业户。
他们迎来了一位大客户,该客户预定了1万只鸡,于是兄弟们立即做好准备,借了巨额外债购买了10万只种蛋进行孵化。
可还没等蛋孵化出来,那个大客户突然破产了。
大客户破产导致10万只鸡无法销售,兄弟们面临巨额外债的压力,一度感到崩溃,甚至考虑过绝望的举动。
然而,在刘永好的鼓励下,四兄弟重新振作起来,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了鸡,持续了一个月才将所有鸡售出。
接着,他们开始养鹌鹑,机缘巧合下,发现了一种饲料,极大地提高了鹌鹑的存活率。
这个发现成为四兄弟致富的契机。
拥有了独家秘方,他们在养殖鹌鹑方面赚取了数千万元的利润,但他们也明白单纯依靠鹌鹑无法实现更大的收益。
鹌鹑饲料
他们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从种植和养殖业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经过六年的努力,他们将起初的1000元发展成了1000万元。
因此,到了1987年,他们决定建立一家名为"新希望"的饲料厂。
首先,他免费向当地养殖户提供了第一批饲料进行试用,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口碑迅速传播开来。
其次,他将"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和"吃一斤长一斤,希望牌奶猪饲料就是精"的标语在四川农村的每个角落进行了广泛宣传。
同时,刘永好还包下了大部分四川电视台的广告时间,以至于一段时间内人们将该台称为"猪台"。
此外,他还组建了庞大的推销员队伍,深入到每个养猪户家中进行推销。
这些推销员不仅宣传推广产品,还担任技术员的角色,帮助养猪户解决饲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甚至还举办养猪讲座,传授专业知识。
新希望饲料厂
在四兄弟的不懈努力下,希望集团最终成为国内饲料生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个企业成为了他们迈向成功的里程碑,他们也积累了亿万资产。
在众星拱月的照耀下,希望集团得到了有利的投资和收购条件。
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并给予税收减免,而希望集团只需筹集部分资金,并以技术、管理和品牌作为股权投入。
时间就如同珍贵的金钱,效率则是事业的生命。
在深圳蛇口提出这一口号时,刘氏兄弟也创造了他们的“中南七日行”纪录。
仅仅在一周时间内,他们迅速穿越湖南、湖北和江西三个省份,收购了四家当地工厂。
随着时代红利的推动,到了1995年,希望集团已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7家企业,年产值高达20亿元,并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中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的第一名”。
新希望集团
和平分家,创造更大的商业帝国
然而,随着希望集团的不断壮大,四兄弟对企业未来的扩展和发展持有不同的观点,无法相互说服。
于是在1992年,他们决定采取一种简单的处理方式:清晰划分四人的产权,各自展开发展。
对许多人来说,大型家族企业的产权重组可能会非常复杂,尤其是刘氏兄弟的产权界定本身就有一定的模糊性。
可希望集团的资产在四兄弟的协商下迅速划分清楚:每人25%,达到了非常和谐的结果。
老二和老四的想法经常发生冲突,尤其在决策方面存在分歧。
三年后,老二和老四已经具备了独立经营的能力和思路,他们再次决定进行"分家"。
为了避免矛盾不断升级,他们决定将手下的27家公司一分为二,并由他们分别管理。
这样做可以避免经营过程中的冲突,并让他们各自发挥所长。
四兄弟每个人都拥有四分之一的股权,财务清晰明了,互相之间不会有异议。
除了分公司之外,他们还约定彼此在公司事务中不让家人参与,特别是不让自己的妻子介入。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在决策中保持更理性的思考,避免受到其他情感因素的影响。
刘永言
刘永言,作为老大,他一直被称为一个真正的"技术控"。
早在小时候,他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技术天赋,自己成功制作了收音机和简易发电机。
在分家后,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领域,为希望集团贡献了许多创新发明。
他的发明专利涵盖了深蓝空调、森兰变频器等领域。
刘永言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宅",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他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自己的电子研究所中,集团的日常事务则交由女婿陈斌负责。
刘永行
刘永行作为老二,是一个典型的实业家,以其稳健、务实和精益的品质而闻名。
他的才华受到了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的赞赏,甚至曾有人表示愿意为王永庆免费工作。
分家后,刘永行一直专注于主营的饲料业务。
然而,随着饲料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利润空间的收窄,他做出了进军重工业的决定,将铝制品制造作为第二主营业务。
他小心谨慎地布局,稳健而谨慎的策略使得刘永行在后来经济形势剧变的大环境中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刘永美
老三刘永美,原名陈育新陈育新也是四兄弟中最早崭露头角的人之一。
他先后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和四川省人大代表。
1993年,全国政协计划招收一名民营企业家,省里原本考虑推荐陈育新,但后来陈育新以性格不合适为由,推荐了擅长"外交"的刘永好。
陈育新对于商人需要精明毫不掩饰,他的办公楼外墙镶嵌着"做诚实而精明的商人"几个大字。
他的精明也体现在管理上,分家后的1992年,陈育新负责管理希望集团的"祖业",即新津的饲料基地。
有媒体报道称他的饲料基地利润率在四兄弟的饲料产业中排名第一。
刘永好
老四刘永好一直在兄弟中展现出对外表达和社交交往的天赋,他像是天生的社会活动家。
在1993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前,四川省委统战部决定推荐一位民营企业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他们选择了希望集团,而老三陈育新推荐了刘永好。
同年底,刘永好还被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从此成为政坛上民营企业家的新秀。
刘永好在四兄弟中的行事风格与众不同。
其他兄弟主要依靠自身资金,远离资本市场,而刘永好则在庞大的实业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资本运作平台。
他大举进入金融领域,发起并创建了民生银行,并以金融为杠杆进行大规模的联合和收购活动。在四兄弟的企业中,只有刘永好的新希望选择了上市。
刘永好
结语
这四兄弟展现了非凡的才干和创造力,成功实现了许多前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他们共同合作、共同创业,将事业发展到如此庞大的规模,而且没有出现兄弟反目的情节,这真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四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