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地区)税负高低,一般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即宏观税负来衡量。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越高,国家就越有能力为国民提供富足的公共服务。
但是这一指标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比重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或者政府各项职能的正常履行等。
因此,分析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对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税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探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以及人均财政情况,不考虑政府其他基金和经营性收入因素。
1、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8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1%,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9%。
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21.02万亿元,可以算出,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6.9%,而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8.99%。
那么,各省市2022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情况如何呢?
2、10个省市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超10%
2022年,有10个省市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其中,上海位居榜首,占比达到17.0%;北京紧随其后,占比为13.7%。
山西(13.5%)、海南(12.2%)、内蒙古(12.2%)占比排名3-5位,表现优秀;排名5-10 名的天津、新疆、浙江、广东、陕西,也同样表现亮眼。
从排名靠前的地区可以看出,并非财政收入与GDP总量越大,排名就越靠前,还要考虑到二者的数值差异。比如,海南经济并不算发达,而且其财政收入也仅有832.42亿元,但是二者匹配度较好,所以占比靠前。
此外,仍有近一半的地区(15个省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超过全国平均占比8.99%,排名第15位的宁夏占比为9.1%。
对比之下,2022年GDP前10位的省份之中:四川、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南、福建、湖北8个地区,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均不及全国平均,甚至偏低,如湖南(占比6.4%)、福建(6.3%)、湖北(6.1%)三省占比垫底。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并没有带来足够的财政收入额,或者财政资源配置效应可能也没有很好的调控宏观经济。
3、各省市人均财政情况
人均财力(财政)水平更能客观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地区人均贡献的财政收入值。2022年全国人均财力(中央+地方财政)为14446.8元,全国地方人均财力为7716元。
在2022年各省人均财政方面,7个省市超1万元。其中,上海一枝独秀,人均财政达到30729元,也是唯一一个突破3万元的地区;排名第二位的北京为26161元,独占2万元区间;天津以13548元,位居第三位。也就是说,四大直辖市,有三个排名前三。
排名4-11位的浙江、内蒙古、江苏、广东、山西、陕西、海南、福建8个地区,均超过全国地方人均财政7716元。其中,内蒙古、山西、陕西、海南不仅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排名前10,人均财政依旧入围前10名。
换句话说,包括第12名新疆(7303元)在内的20个省市,人均财力均低于全国平均,河南虽然财政收入靠前(第8名),但是人口高达9872万人(第3名),其人均表现不佳,排名倒数第六位;而甘肃、吉林、广西垫底。
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是要知道,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区域、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些许薄弱环节,需要加强财政调控能力。实际上,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人均财力水平,在国际上也处于偏低水平。
在今后几年,我国财政可能面临收入持续降速、减税、增支、控债等多重压力,有必要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提高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