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273万个,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5G移动电话用户达6.34亿户,千兆接入用户突破亿级规模。随着4年前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如今5G应用已融入超六成国民经济大类,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应用手段的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方面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有利于筑牢数实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现实意义。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也是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重要基础保障。这不仅为实体经济的拓展升级构筑了坚实可靠的平台,也为新技术迭代、新产业发展和新业态涌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应用场景和空间。多年来,得益于超前布局和统筹推进,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新基建平台,激发了相互连接的10亿多人的消费生产潜力,驱动了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打造了坚实的算力底座,夯实了数字经济核心生产力。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更加完善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的需求愈加强烈。对此,我国加快发展5G、6G等技术应用,推进千兆光网“追光行动”、中小城市云网强基建设、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升级改造信息基础设施。在增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的基础上,加速布局东数西算、东数西存等重大工程,力争用更领先的网络连接百亿设备、千亿物品、数十万公里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产业数字化的巨大空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发展,尤其是数据、算力、算法的开发。原因在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需要具备多样完备的科技研发和试验的数据中心、算力设施和训练大模型。近年来,我国布局建设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0多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60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多样化的5G创新应用场景,现已初步建成体系较为完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引发创新基础设施变革,数据、算力、模型将成为开展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工具。未来,将会有更多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深入开展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确定性网络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先进计算、算网融合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更多相关应用创新场景落地,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工程试验的效率和效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尤其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推动相关国家的经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们已逐步在信息、融合、创新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增强了高质量供给能力,推动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对外输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加快培育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出口能力,能有效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实走深,帮助沿线国家建设以现代基础设施为支撑的数字经济体系,增强其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接下来,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要重视新型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与“软联通”,又要不断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的出口能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