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北京,鸟巢五月天演唱会现场。 视觉中国 图
中消协呼吁加强演出票务运行、票源流向的监督管理。
6月2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下称“中消协”)在官网发布《2023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演出票务”类负面信息109.78万条,负面信息呈集中趋势,在6月13日出现峰值。
中消协表示,6月以来多地举办演唱会,“抢票”“退票”“黄牛”等词语频繁出现在网络舆情的吐槽声中,人们对于大麦网等相关票务平台的退票问题质疑不断,主办方、经纪公司、票务平台、消费者等多方之间的矛盾难以厘清。
其中,中消协提到了网友质疑“五月天”演唱会订单异常和大麦网回应嵩山音乐节疑似“跳票”,这两个案例都指向票务销售平台。
对此,中消协指出,作为商演消费市场重要支撑的票务规范管理与技术支撑仍存在短板。节目内容丰富、演出类型多样的商演业态蓬勃兴起,对拉动文化消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演出的内容审核、票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影响了演出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中消协认为,从本次舆情监测中发现的两个事例来看,引发消费者质疑追问的都指向票务销售平台。“疑似跳票”与“订单异常”的背后,是技术故障还是人为干预?主办方除了承诺“尽量解决问题”,还应有一追到底的决心和让购票者满意的解决方案。
中消协呼吁,监管部门不仅要抓好“事后监管”,还要抓好“事前规范”,完善演出市场从业人员准入机制、评价体系,区分侵权性质与具体情节,既要用好消费投诉公示“红黑榜”的劝喻提醒功能,又要敢于启动严重违法违规“一次性死亡”的处罚惩戒机制,切实提高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违法违规成本、切实提升消费者文旅消费的良好体验感知。同时,呼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演出票务运行、票源流向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实时监测演出票源及流向,推动票仓公开透明,促进演出票务公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