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经济的现状。人均GDP是评判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的基本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和社会发展水平,通常以2万美元作为分界线。日本当年躺平的时候就已经是发达国家,而中国,根据202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的人均GDP为856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741美元,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但远远没有到达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的发展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出口导向型经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城市化、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在过去几十年中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污染和收入差距扩大等。虽然中国的人均GDP还有提升空间。但按照现在中国的经济模式,显然现在的生产效率是不能够支撑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因此,中国需要采取新的发展模式,以支撑其成为发达国家。这包括加强创新和研发、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增加社会福利等。
贫富差距是中国社会现在的问题,有些人通过过去十年的城镇化建设,积累了靠劳动一生也积累不了的财富。如果现在不着手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继续粗犷型的发展经济,贫富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过去二十年经济景气,生意人海鲜拌饭吃多了,当国家把主要任务放在共同富裕上,社会就出现不少怨言,现在吃粗茶淡饭都不乐意了。然而对于国家而言,想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发展出橄榄型社会,必须再使把劲拉拉低收入人群。因为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而扶贫的任务关键在城乡。乡村振兴的7万亿投资就是对共同富裕的承诺。中国目前所遭遇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与全球过剩几乎同步的中国过剩。中国过剩只是因为中国体量过大,中国过剩以及过剩条件下出现的经济增长下滑是一个客观的演化问题,既到了发达国家都遇到过的刘易斯拐点的第二个拐点。这大可不必太重来看。我们从1997年遭遇到东亚金融危机,那次生产过剩提出的就是投资拉动,而自从投资拉动以来,已经是二十多年了,因为中国是一个世界上地理条件非常复杂,气候天气非常复杂的国家,怎么搞基本建设都搞不完,而所谓的基本建设无外乎就是把现在实际上过剩的生产能力用财政负债的手段去激活它,无外乎最后都转成债务,但是如果是在搞建设我们的投资能够变成资产,就不是严重的问题,为啥不是严重问题呢?因为它是有资产对应的。只是看用什么方式来让这些资产激活而已,我国98年开始提出了一系列投资拉动的计划,1999年西部大开发,2001年东北振兴,2003年中部崛起,2005年新农村建设,十几年来,每两三年就有一个大的投资计划推出,这些年已经形成庞大的资产规模,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是在1300万亿以上,这些设施资产就是跨周期投资所形成的巨额可开发,可激活的资产,生产性资产。这些能不能被激活是我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我们把这个已经形成巨大规模的存量资产,用PPP把它P到村集体,让农村的村集体有固定资产,然后可以把村集体经济公司化,以公司的方式来发债券,金融系统发的货币和它的债券一对接,国内大循环的循环体系就活了。所谓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形成解决债务的现金的。
那么这些资产证券化是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的。中国的民族复兴一定是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的。不管是产业的升级和科技的振兴都需要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融资的工具,只抽血不造血是行不通的。2014年11月9日,俄罗斯外贸银行行长安德烈·科斯京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政府致力于把人民币变成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发展需要高度的目的性政策导向和政策可预测性。在这两个方面,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政策把握得非常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经开始运作,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大进步。人民币当前是全球第三大交易货币。而一个强大的本国资本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渠道,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货币回流。当本国货币回流本国资本市场时,投资者可以使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例如购买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产品。这些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并提高本国货币的价值。此外,强大的本国资本市场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这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管理风险,并提高投资回报。这些工具包括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它们可以在资本市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投资者管理风险并获得更好的回报。
我想以上我把逻辑都说的非常清楚了,我们期待着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也希望我们的资本市场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