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惰性思维」妨碍了企业的发展
90年代大学生还是稀缺资源,很多公司连像样的公司规章制度都没有,员工是完完全全的打工仔,干的好不好的就看老板的认可。现在每年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已经不是几倍于之前了,即便一个小县城里面本科、研究生也比比皆是,但是经营环境和就业形式看上去仍然不很乐观。
上一篇文章分析了领导至上的影响,其实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还是很多的,不是说人才有了,制度有了,经营效果就能提高上来的,人才和制度都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才能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出来,而我们很多公司管理层思维逻辑里面的“惰性思维“,是束缚企业发展的一大阻碍,这种阻碍就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经营管理的思维仍然在延续60年代的思维。
怎么理解管理“惰性思维”呢?
惰性思维可以理解为希望通过用最先进的人才和制度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甚至未来的问题,而不是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境,他们解决的只是自己的管理问题。
这种惰性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1)靠经验凭结果,看不起战略和规划。
马云老师不止一次的贬低管理咨询公司,说就会空洞的理论,帮企业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这方面的确有管理咨询公司自身的问题,总有些咨询公司拿着国外的管理理论当成了灵丹妙药,鼓吹成包治百病,没有去具体分析国内企业的”病情“,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外的成功经验基本都是依托国外的环境慢慢的成长和总结起来的,是阶段性结果。我们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区域经营环境诸多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的成长变化,这种管理的改变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我们的管理咨询还只停留在责权利均衡的水平,到企业文化的形成还需要很长的一个阶段。经验可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没有规划恐怕就没有机会去面对未来的问题。
2)管理停留在做表面文章
不要小看管理咨询,也不要照搬照抄,国内很多知名大企业每年花费上千万上亿的咨询费用请的都是国外的咨询公司,而我们的咨询公司只能在小的环节或者小的企业找机会。找到机会你好好做就就好了。同样咨询公司也存在”惰性思维“,有钱就做,没钱连研究都难进行下去,结果就是做的只能到一个照搬照抄的阶段,深入不下去。最早的做企业管理的还有做VI系统的,就是帮企业做一系列的标识,这是广告公司做事情,还谈不上管理。这几年我们餐饮的快速加盟就是在走这个套路。
表面文章让人眼前一亮,好像不错,实际上换汤不换药。每天看着网络上或者电梯间里面那些“不要脸”的广告的时候,我就感慨:什么时候我们的广告里面那种明显的骗人的东西没有了,我们的企业也许就真的长大了。
3)陷入”我有“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先进的管理制度的“坑”
很多企业其实也不是不重视管理工作,都舍得花钱去规划和设计自己的经营体系,招聘最优秀的员工,引进最先进的管理制度。这样看上去思维已经积极开放了,但是为什么结果往往还是不如人意呢?其实固有的思维模式是不会因为新来的模式就会一下子改变的。尤其是我们的很多民营企业骨子里面还存在”惰性思维”,他们希望这一次改变能持续永久,并且最重要也是对发展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管怎么改变,他对企业的控制权不能变”,这是最要命的东西,这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一个不变就会导致N多环节的不变,时间一久这种不变的东西会把新的制度体制换个方式的固化住了。再活泼的灵魂奈何不了这死死不动的躯壳。
管理层要突破这层“惰性思维”实际上是要不停的挑战自己的,他要做的从人事到财务的透明放权,还要做到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制约公司,从股权结构上来发展公司的水平上来。突破自己是个慢功夫,那么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要去重新认识,需要点时间。一个优秀的企业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