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揭露问题的官方报告。
路口大爷智谷趋势宏观研究员。
财政金融部门和地方政府存在什么重大问题,今天就来看一份最新发布的官方报告是怎么揭露的。放水规模越大并不意味着越有用,一些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领域的套利空间不堵住,本该用于稳经济增长的资金效率就会越来越低。此前高层发出说要摸清家底,全面加强对经济资源的掌控和领导的信号。
在今年5月底的会议上,高层对审计部门提出的定位是要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地位提高了。所以这份一年一度的审计报告给经济作出的体检结果是什么?会如何和定性一些经济问题就很值得关注了。相比往年,今年的审计报告有几个明显的大变化。
·第一大变化是新增对财政收入的监督,更加全面覆盖了财政收支的审计。比如发现减税降费的政策没有全面落实,条件不符的纳税人已经享受到增值税,留抵退税179亿,而符合条件却还有327亿压根没享受到。还有人为调节收入规模,征收过头税费43亿来完成收入目标。
·第二大变化是对预算分配的问题暴露更多充分了。比如说少数的优质上市大企业和央企能够重复拿到财政和信贷资源,甚至是拿到一些本该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政府投资基金、财政部的转移支付和发改委的投资专项,分配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部分投资计划下达拖到了年底,导致预算资金也没法跟上。
而有的是项目,本来就进度滞后资金闲置,或者说工期是两年以上,但投资专项资金却继续安排下去,或者干脆一次性全部下达数十亿。
·第三个地方财政的共性问题很突出,数目很大。比如70个地区通过"自卖自买"国有资产、偿还土地交易等方式来新增财政,收入861亿元。三分之二发生在县级49个地区通过承诺兜底回购、国企垫资建设等方式,违章新增这种隐性债务是415亿元。
20个地区通过虚报项目收入、低估成本等包装项目收益,借此发行专项债198亿元。
·第四: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被审计列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监督重点。有些部门利用职权或行业资源等违规牟利收费,有25家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承担个人商业保险等8795万。有铺张浪费的部门单位是花了2700多万租用办公场所,算下来人均办公面积达到了137平方米,几乎要人均一豪宅了。
·第五:万亿资金级别的重大项目投资漏洞不少,主要审两项是关乎稳增长的PPP项目。另外一项是关乎科技创新的PPP项目各环节,欺上瞒下的现象很多。
→比如说前期入库是找中介机构包装,来夸大项目的预期收入;履约的时候是承诺搞定用地手续,骗来了社会资本。后面因为侵占农田无法取得用地许可,就停滞了或者烂尾了。
→建设运营的时候该做的不做,不该管的却去管。比如有6个地区居然将新城新区产业规划、城市运营这样最基础的职能通通打包出去,但这些远超了社会资本方的能力。
所以最后多数都是半途而废,浪费资源,基础研究和关键的核心技术攻坚项目也是骗钱的成分很高,有的专利搞出来之后就闲置了,成果也没转化。有的技术其实是国内已经量产,根本无需再攻关的。有的直接就是造假,抽查135个已经验收的项目,就发现实际有34个还没完成。
→还有的就是骗取和挪用财政资金,把科研任务外包出去。
·第六:用于就业、住房、教育和乡村振兴的重点民生资金问题很大。比如失业补助被蚕食,虚报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任务量,在24个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城市里面抽查了13个,13个全都虚报租赁房源,方式五花八门,还有拿公租房的收益权,违规抵押融资,民生资金本就占比不大,基层克扣截留也一分没少。
·第七:摸底国有资产,发现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这个资产不实、抵触不明的情况。有35家央企在股权收购、项目投资中,因违规经营,造成亏损及风险334亿,主要"出血点"仍旧还是违规收购境外公司股权和矿产资源。中国到海外买矿多数时候仍然被坑,还有24家金融机构没有如实反应的风险资产,就有3746亿,很吓人。还有13个部门就是一边超标准违规配置,一边资产低效闲置。
第八大变化是审计的政治属性增强,服从于经济大局。本次报告与相呼应的是提出了行业性系统性腐败突出、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是重灾区。主题也是更加聚焦稳增长政策的落实。
关注像地方政府债务、国有资产、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有时候政策达不到效果,不一定是出发点有问题或者力度不够,而是执行的过程,人为的堵点和漏洞真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