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公交都市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苏州公交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今天(6月30日)上午,苏州公交都市暨公交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要求认真落实市政府印发的《苏州公交都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公交都市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出席会议。
早在2018年,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此后苏州持续巩固公交都市建设成果,致力于构建多元一体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逐步形成“供给方式多元、古城保护有力、城乡均衡一体、保障机制完善”的“苏式公交”服务品牌。目前苏州市已开通6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线网总里程251公里,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其中轨道交通11号线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联通。常规公交探索个性化发展,现已开行通学、旅游、接驳等9大类120多条多样化公交线路,为市民提供定制化服务。古城区内,稳步推进“微公交、微枢纽、微循环”,打造与古城特质相适应的公交服务体系。轨道公交两网融合不断深化,苏州市区轨道交通站点100米内公交车站覆盖率提升至100%。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正在加快推进,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元化出行需求特征愈发凸显,城市公共交通亟需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公交出行品质和吸引力,是当前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施嘉泓指出,市政府日前印发的《苏州公交都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苏州市下阶段公共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坚持人民至上,通过构建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运营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定制公交、通学公交等多样化线路开行力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同时要坚持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领公共交通发展新趋势,尽快实现智慧公交向数字公交转型。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焦亚飞介绍,当下,苏州正在打造更加高效精准的“苏式公交”,在进一步突出轨道交通骨干地位和引导作用的同时,重塑公交布局,优化开行高峰高频线路、时刻表线路和定制公交线路。为提供更加便捷顺畅的换乘服务,苏州将构建“零费用、零距离、零等待”换乘体系,开行轨道接驳公交专线,具备条件的轨道出入口100米内实现公交站点全覆盖、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全覆盖,轨道公交换乘信息实时交互共享。同时,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加快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和无障碍公交车辆,提升轨道、公交、公共自行车智能化运营调度水平等也提上了日程。
苏州公交都市暨公交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随后举行,众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为苏州公共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新闻多一点】
《苏州公交都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摘要
到2025年底,苏州将实现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55%以上、绿色出行比例75%以上、公共交通满意度90%以上,为交通强国建设及“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苏州公共交通服务供给将更加高效精准。届时,轨道交通6、7、8、11号线开通运营,线网规模达到350公里。常规公交方面,将至少开行50条“高峰高频”公交线路、50条“公布时刻”公交线路、50条“定制服务”公交线路、50条接驳轨交的公交专线。
持续推进公交优先车道建设,高峰公交车运营时速不低于20公里。力争实现新能源公交车比例100%,新增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比例超过80%。
(苏报融媒记者 徐蕴海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