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30日讯(记者 史思同)近日,四川省和重庆市通信管理局联合通报了最新一期关于川渝两地侵害用户权益APP,点名了40款APP,并表示相关APP应在7月5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其中一款名为“泸贝尔”的APP正是泸州银行推出的一款线上信贷、存款等综合服务平台软件。
随后,财联社记者向泸州银行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泸州银行回应表示,其对此高度重视并立即启动整改工作,已于6月29日完成整改,目前正在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该App进行全方位检测,计划按照通信管理局要求的整改时限内完成整改换版。
据了解,泸州银行近年来业绩稳健增长,去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33%、9.98%;存贷款余额也分别增长了15.49%、11.10%。但同时其资产质量有所下降,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双增,其中房地产不良率更是一年翻了2.52倍之多。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索取权限遭通报
通报显示,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多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有关要求,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和重庆市通信管理局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川渝两地主流应用商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进行了检查。但截至通报发布,仍有40款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其中包括泸州银行旗下的“泸贝尔”APP。
同时,该通报也对整改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上述APP(小程序)应在7月5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名单信息显示,此次被点名的“泸贝尔”应用版本为3.1.2,所涉问题包括“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 APP频繁自启动和关联启动”等三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对此,泸州银行向财联社记者回应称,其高度重视上述问题并立即启动整改工作,已于6月29日完成整改,目前正在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该APP进行全方位检测,计划按照通信管理局要求的整改时限内完成整改换版。
此外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披露情况来看,通报过后还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或将迎来下架处理。据统计,今年以来,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已经通报了6期侵害用户权益的APP,对于复检后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也已经下架了4批。
而在不久前的6月8日,重庆市通信管理局还组织相关技术支撑机构、分发平台和十余家重庆主流APP运营企业召开了APP用户权益保护专题工作会议,通报了近期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治理情况。并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APP全流程、全链条规范治理,组织支撑机构常态化开展APP抽测,加大问题APP的通报,指导企业及时整改。
不同意隐私政策不给用
对于“泸贝尔”侵权的具体情况,日前财联社记者通过手机应用商店下载了“泸贝尔”APP试图进行深入了解。不过在下载完成后,打开该应用时便跳出了询问是否同意授权其用户隐私政策的页面。该页面显示,泸州银行需获取地理位置、相机、相册、设备信息等权限和信息,此外还将可能使用其他权限。
财联社记者进一步打开《泸州银行泸贝尔用户隐私政策》发现,在使用“泸贝尔”的功能或服务时,泸州银行将会收集手机号、姓名、身份证件信息、人脸数据信息、指纹或面容信息,以及微信昵称、头像信息、详细地址等各类用户隐私信息。同时,在某些特定使用场景下,还将由第三方服务商收集用户的必要信息,如拒绝提供相关信息或权限,将无法使用相关功能。
除此之外该条款还载明,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后,该行在通过技术手段对用户的信息数据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后,有权在不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有权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分析并予以商业化的利用。
而当财联社记者尝试点击“不同意”时,该软件便跳出了提示弹窗,要求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否则就只有“退出APP”的选项。
“‘泸贝尔’APP收集上述信息已经远超其设立初衷,极不合理。”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时晓骞律师告诉财联社记者,上述现象是在目前应用软件中比较常见,但这种强制要求用户提供所有授权并收集信息,否则便不能使用软件功能的行为,实际上是企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对用户所做的一种“霸王条款”。
时晓骞指出,《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等多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做出了全方位保护。
其中《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商家收集用户信息必须在合理必要范国,如果是非必要合理情况下,消费者有权拒绝授权,商家不能因为消费者不同意或者撤回同意拒绝提供相应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也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应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业绩持续改善,资产质量再现下降苗头
公开资料显示,泸州银行成立于1997年9月,为泸州市属国有企业,主要股东有泸州老窖集团、四川省佳乐企业集团、泸州市财政局等,2018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西部地区地级市中首家上市银行。
从经营情况来看,泸州银行业绩增长较为稳健,营收规模连续多年稳步上涨,盈利能力也持续回升。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19.34亿元、28.07亿元、31.55亿元、37.76亿元、39.02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6.34亿元、5.76亿元、7.34亿元、8.08亿元,在经历过两年的波动后明显改善。
截至2022年末,泸州银行资产总额1486.37亿元,同比增长10.50%;存款余额1094.46亿元,同比增长15.49%;贷款余额831.81亿元,同比增长11.1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02亿元、净利润8.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3%、9.98%。
而在业绩持续向好的同时,该行在资产质量方面却出现明显下降,不良贷款及不良率均露出增长苗头。从数据来看,2020年其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0.94%一跃增至年末的1.83%,极速恶化,但随即在2021年有所改善至1.42%。
但到2022年末,该行不良又现“双增”,不良贷款总额比上年末增加2.09亿至12.67亿元,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至1.53%;同时,拨备覆盖率也有所下滑,较上年末下降5.56个百分点256.93%。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从细分行业来看,该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增长迅速,由2021年末的1.66%攀升至2022年末的4.18%,一年的时间翻了2.52倍之多。2022年末,该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金额3.75亿元,同比增长157.25%。
对此泸州银行解释称,去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房地产市场疲软,国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银行业不良及房地产行业不良呈上升趋势。不过2022年末其不良率虽有所增长,但相比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低0.32个百分点,全行资产质量总体平稳。
“下一步,我行将继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对不良类贷款按照‘一户一策’方式强化管理,通过清收处置、核销等方式,化解不良贷款,多措并举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泸州银行表示。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史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