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财政情况分析
第一节 重庆市经济财政情况分析
一、区域概况
重庆市简称“渝”,又称山城,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纽带。重庆位于中国内陆的西南部和长江上游,地形复杂,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故有“山城”之称,是中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重庆市下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有204条街道,611个镇,193个乡,14个民族乡,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12.43万人。
重庆市是我国西南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和工商业重镇,是长江上游的经济、金融、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已经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的新型城市。重庆市经济建设的格局以农业、工业、交通等为主,是西南部和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自1997年重庆市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以来,重庆发展取得十分显著的成就,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
二、经济情况
重庆市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获得中央的大力扶持,其GDP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属于第二、第三产业并重,八大支柱产业共同主导的布局。2019-2021年全年GDP总值分别是23605.77亿元、25002.79亿元、27894.0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3%、3.9%、8.3%,2021年GDP总值位居全国第17位。
产业分布方面,重庆市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成渝地区的经济圈建设,经济逐渐实现稳步前进和合理增长,建立了“十四五”时期的良好开局。2021年重庆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GDP分别为1922.03亿元、11184.94亿元、14787.0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80%、7.30%和9.00%;2021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0.1:53.0。
图1 2010-2021年重庆市GDP及产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2010-2021年重庆市人均GDP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重庆的主城区、郊区以及下辖县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整体呈现“西南强,东南和东北弱”的格局。主城区的发展程度较好,消费水平较高,经济活力较强,而周边区县的经济发展程度从内向外扩层层减弱。主城区是以第三产业为优势产业,尤其是旅游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环主城区的优势产业主要是消费品、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生态区的经济总量较低。
2021年,GDP占重庆市比重前五分别是渝北区、九龙坡、江北区、涪陵区以及江津区;人均GDP前五分别为涪陵区、荣昌区、九龙坡、渝北区以及巴南区。人均GDP排名靠前的区县大部分不属于主城九区,重庆的经济重心主要偏向西部地区,整体呈现出“西南强,东南和东北弱”的格局,这表明重庆市内部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十四五”时期,重庆市政府提出重庆各区县GDP增速预计达到6.0%以上,明确了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
三、区域财政状况
总体来说,重庆市的财政实力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财政收支的平衡性强,财政质量有待提高、财政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2021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285.40亿元,同比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方面,2021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835.10亿元,同比下降1.2%,财政收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从2021年全年来看,财政运行十分平稳,未来将继续稳定经济大盘,保障了政府治理过程中的重大任务和重大目标。
重庆大部分区县的财政收入都保持良好的增速,全年财政实现稳定增长,保持着较好的势头。但重庆市各个区县的财政收入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主城区整体要高于环主城区和生态区,首尾区县的财政收入规模有很大差距,存在严重的分化情况。重庆市各个区县的财政支出基本大于财政收入,从整体来看,各区县的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大是万州区,达到146.9亿元,也是唯一超过140亿元的地区。而重庆的各区县的财政支出的增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7个区县是正增长,31个区县是负增长。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长寿区,达到22.3%。
第二节 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状况
一、总体债务情况
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偿债压力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2021年底重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8610亿元,位居全国第12位;2021年负债率为30.9%,位居全国第10;2021年债务置换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使用率不断增加,2021年重庆地方债务余额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从2020年90.2%升至96.1%。2017-2021年,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断增长,5年间达到8610亿元,主要是源于专项债务的快速增长和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等。将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进行对比,2021年重庆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77倍。
二、城投债情况分析
2021年,重庆市共发行城投债数量338只,总融资规模达到2450.13亿元。其中私募债发行数量最多,有109只,发行规模为762.93亿元,接近重庆市城投债发行总额的1/3;一般中期融资债券发行数量次之,为79只,发行规模达556.10亿元;定向工具、超短期融资债券和一般公司债的发行数量分别为49只、45只和21只,发行规模在250亿~400亿元;此外,一般企业债、一般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数量分别为16只、19只,融资规模为118.10亿元和103.60亿元。
从发行主体评级上看,2021年重庆市城投债级别主要分布在AA+和AA级别。在发行的338只城投债中,AA+级和AA级分别为133和163只,发行规模为1100.93亿元和866.53亿元,总计发行规模超过全部发行规模的3/4;37只城投债发行时主体评级为AAA级,总计发行规模469.30亿元;AA-级和暂无评级的城投债共5只,总规模不足15.00亿元。
第三节 重庆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分析
重庆市共有10家市本级平台公司,86家下辖区级平台公司。从主体评级来看,高级别平台公司集中在市本级;从行业来看,重庆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营业务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公共事业、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等领域。
从主体评级来看,重庆市参与评价的96家企业中,评级为AAA级的有9家,评级为AA+级的有21家,AA级有57家。主体评级为AA级及以上的企业占比约90.63%,体现出重庆市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具有较强的投融资能力。从入选企业的层级看,直辖市本级平台入选企业多为AAA级,直辖市下辖区级平台入选企业以AA级为主。其中,直辖市本级平台存在8家AAA级企业,下辖区级平台存在1家AAA级企业和21家AA+级企业。
重庆市本级平台公司共有10家,其中8家为AAA级,分别是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较于重庆下辖区级平台公司,省级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较强,能够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
重庆市下辖区级平台公司共有86家,主体评级以AA级为主。平台数量较多且分布较散,因各区县经济、财政、债务等情况差异较大,各投融资平台公司综合实力差距明显。重庆市仍需加强对投融资平台的支持,推动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当地平台公司的优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节 重庆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建议
一、宏观政策背景
2017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17〕74号),对重庆的投融资平台进行规范,推进城投平台积极转型。2021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党中央、国务院在纲要中强调,要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努力推动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因此,重庆市需要充分发挥经济建设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及生态优势等,加大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功能平台、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通过“商行+投行”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近年来,国家政策在引导推进各省市进行城投业务转型,对“空壳”公司予以清理,减少城投企业的公益项目的实施,剥离城投平台发行政府债进行融资的职能,转型成经营性企业,将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于城投平台市场化构建合理的治理结构,加强城投公司转型的合规性,“关、停、并、转”成为了未来城投转型的重要方向。因此重庆城投平台在推进转型过程中,要不断对经营业务进行创新拓展、积极开展试点改革、提升市场活力,利用科学技术来促进城投平台的升级转型,积极探索重庆投融资平台的转型之路。
二、转型发展建议
(一)明确转型发展方向,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确定转型方向,则要立足于重庆各个投融资平台的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重庆投融资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投资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利用其优势提供各种专业服务。重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流动资金少、成本大的问题,运用市场化融资来拓展融资渠道,通过资产证券化、上市国企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来优化重庆投融资平台的经营方式。重庆投融资平台应不断提升经营性盈利能力,扩大经营收入来源,加强对平台自身的培育与投入,鼓励其对技术的深入研发,培养高素质人才,拓展融资渠道,提升盈利能力,来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二)完善企业组织构架,防范平台债务风险
重庆投融资平台的内部各个板块运行机制不够成熟,可采用操作管理模式,提高其产品和资金的运转效率,全面提升平台的业务管理能力,加强企业决策和组织能力。平台应明确自身跟政府之间的关系,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保证所有行为的合规性,有效切除风险链条。除此之外,对于投融资平台公司而言,应保证公司阶层的清晰性,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实现对管理的有效控制。重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不断快速发展,部分平台存在过度负债的问题,资金压力较大,应有效预防各种债务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债务管理,科学规划债务还款计划,实现对债务的全面控制,合理规划融资规模,规范重庆投融资平台的责任制度,促进重庆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顺利转型。
(三)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重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除了依靠自身的转型之外,还需要重庆市政府和国家助力,应主动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推动投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首先,重庆市政府应减少对投融资平台的干预,推进重庆投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经营,转型成市场化的主体。其次,重庆市政府应为其投融资平台的转型提供相应的监管机制,在给予优惠政策的同时,对其进行监管。最后,重庆市政府应完善政府投融资体系,通过发行地方债、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减少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依赖。
中央政府层面也应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对各级政府的关系进行细化,减少地方和政府的制度重叠部分,用法律来正式建立投融资平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解决中央与地方互相推卸责任的问题。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平衡,导致部分地方政府需要利用投融资平台进行发债融资,通过立法来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与义务,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从根本上避免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从源头上扭转重庆投融资平台的收入少、支出大的困局,推动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