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港股恒生指数大跌近3%,内资银行股、房地产、消费股领跌。
高盛发布了一篇研报,看空部分内资银行股。
逻辑很简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压力大,国有大行将受命进行低息展期和新增贷款。息差收入是银行利润的大头,利率降低会压缩行业利润。
港股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日内跌幅明显。
高盛的潜台词是地方政府债务不会大面积违约,国有大行将提供廉价的流动性。
此前有传闻称,国有大行被要求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期限为25年的贷款,且前4年不用还本金和利息,累积到后边偿还即可。
不过,这项政策的出台还没有被证实。
早在上周末的时候,关于国内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讨论吵的沸沸扬扬。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如何破解债务螺旋收缩的风险,目前分歧很大。即如何解决资产负债表衰退莫衷一是。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很大。这种偿还压力,一方面会增加地方融资的难度,另一方面偿债压力会影响财政支出强度,让政府不敢花钱没钱可花,拖累经济的增长。
至于如何破解地方政府债务难题,有学者提出让中央政府发行大规模的低息债券以替代存量高息债务。
但是,让银行直接下场进行低息替换的言论较少,高盛显然认为国内可能推出这样的政策。
即国有大行低息展期和新增地方债。
政策落地之前,所有的结论都是预测。
高盛是国际知名投行,不管观点是否靠谱,都有很大的传播效应。
虽然,国有大行将承担地方债救市这事,还没有听到较为靠谱的政策风声。但是,听众看到报告中有关银行利息受影响的表述,直接当作高盛看空国内部分银行股的证据。
事实上,即使真的由银行低息贷款替换高息地方债,银行股的价格反而不一定下跌。
因为这个时候不能从利润的角度来思考,而是得从风险释放的角度来看待。
在当前背景下,税收受到经济增速影响,卖地收入受房地产市场萎靡的状况影响,地方债偿付压力上升,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的本金安全也受到挑战。
银行股价上不去的原因很明显不是盈利水平太低,而是暗藏的信用风险压制了估值的提升。国内银行业的利润一直很丰厚,但是外边的人摸不清楚风险点到底在哪儿,资本充足率、坏账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并不能完全揭示放出去的地方债能否按时收回。
如果能够暂时稳住地方政府债务,相当于释放了部分风险。
如果按这个逻辑,银行股反而可能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