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科技陷入了股东之争的风波。
7月5日下午,近期深陷股东矛盾风波之中的同济科技召开了媒体沟通会,就公司经营情况、股东大会等问题进行说明。
在媒体沟通会现场,同济科技董事、总经理骆君君介绍了公司业务情况。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骆君君表示,作为公司的经营层,需要对全体股东负责,无法评价股东间的对与错,各个股东的诉求、立场不同。
“作为上市公司管理层,需要对全体股东负责,股东之间的纷争令我们很焦虑,6月28日的投票结果实际已对公司经营开始产生系列影响,甚至业务伙伴也开始担忧。”
“在此,我们呼吁,公司是全体股东的,不是大股东和二股东的,希望股东们理性看待该次事件,助力公司的健康发展。”骆君君说。
同时,他也表示,将进一步做好与各方股东的沟通,争取理解与支持。同时会继续积极促进股东间的沟通。
随后,7月5日晚,同济科技公告,股东上海量鼎实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取消原定于7月7日召开的同济科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作为召集人,量鼎实业从维系上市公司经营环境、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角度,决定先行取消召开本次临时股东大会。
按照原计划,二股东上海量鼎实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提起的临时股东大会将在7月7日召开,会上二股东将提出的16项议案,包含罢免现任董监事会,并提名新任人选。
提案理由涉及现任董事会消极不作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不明确、控股股东对同业竞争未能尽责维权等问题。
事实上,同济科技第一大股东同杨实业和二股东量鼎实业之间的纷争已持续两年。
2021年,上海同杨、量鼎实业先后成为同济科技的第一、二大股东。当年的股东大会恰逢同济科技董事会换届。
量鼎合伙提请选举耿彦博、俞卫中、徐正光为非独立董事,朱农飞为独立董事。但是,其连续两年的人事提案在股东大会上均遭到否决,量鼎合伙虽然持股达13.6%,但是在董事会话语权并不高。
随后,大股东与二股东之间便一直在暗中较量。
今年6月20日晚,同济科技公告,量鼎实业拟于7月7日自行召集和主持同济科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在公告中,量鼎实业言辞颇为激烈,认为本届董事会管理及经营能力明显不足,消极不作为,“坐吃历任经营管理层留下来的老本”,致使公司业绩严重下滑;没有组织公司管理层形成有效可实施的战略规划,导致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不明,使同济科技无法真正回归“科技”属性。
此外,量鼎实业还提出上市公司的治理存在缺陷,大股东秉持“一股独大”思维,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损害了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对于量鼎实业的指责,上海同杨表示,量鼎实业对上市公司的指责并不客观,一味反对和全盘否定,只会影响上市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损害上市公司和全体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脱离上市公司的既有优势和现状谈发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针对股东之间的较量,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振辉向表示,股东之间的争斗将影响企业的公司治理、经营、公司形象以及公司资本。
导致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发展目标的不一致和不清晰,影响公司的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损害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则认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二股东出现分歧或者“内斗”时,可能产生“折中效应”,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也许短期公司会出现一些负面反应,比如股价下跌;但从长期来看,非“一言堂”的公司,则可能更具投资价值。
作者 | 张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