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见习记者 张馨心
“力争到2030年,北京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日前,北京印发《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这是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关注到的“时间表”。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全球关注焦点,也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发布的《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水平已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有何重点?对全国而言有何示范意义?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受访者供图。
置于“北京减量发展背景”下审视
“近些年来,北京一直致力于疏解非首都功能,一般性制造业和物流仓储等行业持续退出,如何基于北京城市定位和积累优势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是一个现实问题。”陈端说。
陈端认为,要把《实施意见》置于北京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面对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征程、新使命,北京强化“五子联动”,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引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此类措施不仅可以供给侧降本、提质、增效,也可以推动场景为本的更多按需定制、柔性生产,进而创造新需求。
“北京在减量发展大背景下,依托数据要素资源深挖优势潜力,进行的产业升级探索对全国而言也有一定的示范引领意义。”
置于“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目标”下审视
陈端强调,场景牵引、供需适配是数据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北京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提出打造“六个高地”,即城市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国际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服务高地、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
“这种‘高地意识’也意味着北京要在数据资源激活使用的底层技术、制度创新层面起到引领、辐射作用,这些定位也为北京数据要素的运营创新者们提供了场景化开发的着力侧重点。”
陈端认为,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城市更新进程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总部经济、首店经济、旗舰经济发展同频脉动。“基于这些首都特色,发掘数据要素在场景价值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可以把数据动能与城市发展动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支撑北京‘四个中心’的高位势能。所以将此文件置于‘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愿景目标框架下,能有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置于“数据要素痛点问题框架”下审视
陈端介绍,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最大的区别是非独立性,即必须附着于其他生产要素才更发挥乘数效应、衍生出新价值,而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据要素不具备独立的价值自足性,特定数据的价值也会随时间和环境变动呈现出不确定、不稳定性和价值衰减性特征。数据要素的确权、估值和流转,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
“这份文件同样要放在数据要素使用过程中面对的共性痛点问题框架下审视。《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数据资产价值实现’,‘探索数据资产评估和入表’,‘探索将国有企业数据资产的开发利用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激励机制’,‘探索数据资产金融创新’等内容,这些举措都给出了破解上述痛点问题的方向性工作抓手。我们需要在操作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陈端指出,总体而言,从数据要素到数据动能的转化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在当前“数据孤岛”现象普遍、数据共享利益摩擦仍在、立法不完善、合规监管存在现实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可以从掌握的政务大数据和社会公共数据出发做一些先行探索,这也是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的一种路径。尤其北京作为首都,集合了国家部委机关和央企、国企、金融机构总部等,在公共数据的社会价值开发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该文件也提出“完善公共数据开放体系”,“推进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背景:“数据要素”是什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要素白皮书 (2022年)》显示,“数据要素”一词是面向数宇经济,在讨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语境中对“数据”的指代,是对数据促进生产价值的强调,即数据要素指的是根据特定生产需求汇聚、整理、加工而成的计算机数据及其衍生形态,投入于生产的原始数据集、标准化数据集、各类数据产品及以数据为基础产生的系统、信息和知识均可纳入数据要素讨论的范畴。
生产要素是对生产过程中为获得经济利益所投入资源的高度凝练。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的原因在于它对推动生产力发展已品现出突出价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