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联合体“联而不合”,看宝山如何破解?
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少企业都会遭遇瓶颈期。如能突破瓶颈,企业将拥有独门绝技,发展将迎来指数级增量。
然而,突破瓶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特别是牵涉底层复杂技术的攻关,依靠单兵突进难以实现,亟需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创新主体共同发力,形成创新联合体,让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从偶然成为必然。
有了创新联合体,但创新联合之路依旧有堵点。比如,龙头企业话语权过大、成果利益分配不均、商业秘密保护不到位……令不少企业进退维谷。
近日,宝山区揭榜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2023年度全面创新改革任务书,选择的项目是“多主体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机制”。未来两年,计划在医疗器械、“双碳”和新能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建设若干创新联合体,根据不同产业特点、规模属性定制强强联合、以大带小、聚沙成塔等多种联合体模式循序推进。由此进一步破解创新联合体“联而不合”的窘境,更构建起洞察需求、黏合主体、创新合成的创新体系组织协调力。
宝山区成立的首个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
创新黏合剂,量体裁衣建架构
创新联合体的需求由来已久,但在业内常能看到这样一种尴尬:资源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本应最有动力迈向联合,但恰恰是它们最怕迈出这一步——顾虑合作中的话语权归属,害怕“技财两失”。
放眼全国,一批创新联合体陆续涌现。宝山区科委副主任解释,根据产业特性,每个创新联合体应量体裁衣。以宝山区域内首个成立的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为例,整体产业处于百花齐放阶段,高校成果转化项目逐步形成集聚态势,适合邀请第三方机构充当创新黏合剂,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方面发挥聚沙成塔的创新效能,零散的创新成果交由公平公正的第三方集成、运营,中小企业也不必担心技术旁落”。
数字仿真技术等方向是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未来的主要攻坚领域,图为一款微创机器人
该创新联合体建构中借鉴了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的经验。这家坐落于小城鲁汶的研究机构,从最初依靠政府有限资金运转,到成功黏合全球产业巨头合作,靠的就是公平公正的创新组织力。以18个月为周期,联合体成员共担风险、共享成果,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在产业链中奠定了创新优势。
针对集聚度较高的产业,宝山区提出强强联合、以大带小等创新模式。以即将打造的金属新材料创新联合体为例,宝武集团将发挥强大的资源链接能力,助力核心技术攻关。相关部门跨前考虑,优化完善中小企业成果保护机制等。
创新合成器,“让对的人做对的事”
成立两个多月,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收获颇丰。颅内压监测、药物安全性检测等两个项目顺利从医院“孵”出,一家创新联合体成员企业也对接清华大学进行订单式研究。
供需对接,是创新联合体迈出的第一步,后续的创新合成更考验运营水平。从梳理需求榜单、拆解任务项到合成技术,攻坚每个“卡脖子”难题,犹如拆解一台工艺精妙的巨型机械设备。创新联合体的牵头单位,不仅要对创新主体的技术能力了如指掌,更需懂得拆分技术需求。以磁共振引导的介入治疗为例,看似是生物医药领域,却涉及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创新联合体需一项项拆分研究领域,分别寻觅“揭榜者”,好比“让对的人做对的事”。
以“揭榜挂帅”机制为牵引,宝山区提出,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要围绕企业发展重大技术难题,形成首批3至5个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此前摸底调研,联合体已有大致方向:新材料、数字仿真技术等都是企业技术需求集中的痛点。
创新催化剂,同步构筑创新体系
对于创新联合体,全球视野、行业深耕能力、资源链接网络,缺一不可。“这已远远超出了市场主体自身的能力水平。”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存洋医疗负责人认为,联合体的成功需要政府与市场等多方面共同合力。
联合体的形态有了,关键的创新体系创新合力从哪里来?宝山区将同步推动两项试点——科创宝和标杆孵化器。科创宝类似技术供需对接领域的“淘宝”,创新主体在此发榜、揭榜,负责为创新联合体筛选“种子选手”;后者则属于专业孵化器,能集聚更多创新主体,为联合体成员提供共享实验室等增值服务,加速成果落地转化。科创宝近期上线新功能——产业链图谱。所有入库企业的行业成长性指数、投资热度指数、竞争态势指数动态调整一目了然,为创新联合体寻觅新成员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
对于标杆孵化器,宝山区的目标是不求多但求专。结合优势特色产业,拟在每个产业培育1个标杆孵化器,鼓励开展“超前孵化”,面向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精准“组装”硬核科技项目。
“政策支持、联系紧密、架构清晰、组合灵活,对于创新联合体探索来说,这开了一个好头。”存洋医疗负责人这样理解。
文字:王嘉旖
编辑:宋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