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酸奶刺客,茉酸奶声明被质疑避重就轻!又因旧视频上热搜
因高价奶昔、成分配料等问题,茉酸奶在近日持续深陷舆论风波中。 针对产品定价问卷引发的争议,茉酸奶发声明称接受监督批评。不过相关声明仍被指避重就轻,消费者指出茉酸奶的声明没有回答产品是否含有植脂末等疑问。另外,茉酸奶之前的一段操作台脏乱差的视频也上了热搜。企业之前曾回应媒体称,这与茉酸奶对员工的培训有关系。
茉酸奶称接受批评监督
但企业声明被质疑“避重就轻”
此前,茉酸奶曾因一份产品的定价问卷引起争议。据南都此前报道,7月7日,茉酸奶官方公众号发布一篇榴莲奶昔定价的问卷调查。茉酸奶称,因为猫王山为榴莲中的精品,无法避免昂贵的价格,因此征集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价格选项分别为68元、88元、108元以及“我不买”。
在此次问卷调查的文章下,有不少消费者反映价格太贵了,建议亲民一点,茉酸奶也多次于评论回应称“我们已陆续收到大家的意见建议,会将所有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内部会进行沟通以更好的方式进行呈现”“我们会根据大家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调整,以更好的方式呈现新品”。
7月13日,茉酸奶总部相关负责人曾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对于本次问卷的后续及其相关产品的推出,公司仍在做考量与权衡,问卷并不等同于实际定价。
但这一番定价调查也引发网友吐槽其为“酸奶刺客”。不仅是高定价引起争议,茉酸奶也被频频质疑在产品中使用了植脂末。据媒体报道,网络流传的茉酸奶制作原料,除牛油果等水果外,其产品还使用了名为“上野曼道牌雪糕”的原料,而网友质疑上述雪糕配料中的精炼植物油等成分实则是将植脂末成分拆解而成。茉酸奶相关负责人曾回应表示,目前原料确实没有植脂末。
7月15日,茉酸奶在官微发布长文,就“茉酸奶应该叫茉奶昔”“茉酸奶不是酸奶”等话题进行回应。茉酸奶称其酸奶来自乌兰察布,其冰淇淋原奶来自 KANPAK LLC 星洲康派克,并表示食安问题是茉酸奶坚守的基本底线,“我们持续地更新研发,将更好的品质带给喜爱我们的大家。我们接受监督批评,也拒绝恶意中伤”。
不过相关声明仍被指避重就轻,消费者指出,茉酸奶的声明没有回答产品是否含有植脂末等疑问。7月18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就产品是否使用植脂末问题致电茉酸奶广州门店,有店员强调酸奶制作没有添加任何其他东西,就使用的是普通酸奶制作。
“操作台脏乱差”旧视频再上热搜
企业曾回应“与对员工的培训有关系”
7月17日晚,又有网友爆出一段茉酸奶操作台脏乱差的视频,视频显示,茉酸奶门店的操作台酸奶四溅。随即,话题#茉酸奶又一次劝退了我#登上热搜。
图源网络
对此,有网友表示,买过的任何一家奶茶店的台面都比这干净,也有网友质疑“真的忙得没时间做清洁了吗”。 7月18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针对此事致电茉酸奶官方,客服表示知悉此事,并称采访问题由专员解答。但截至发稿前,记者暂未得到回应。
不过,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就有媒体曾报道此事,据介绍这是福建厦门的一家茉酸奶门店,店家当时回应称订单多有时来不及擦,并称这与茉酸奶对员工的培训有关系。
微博截图
相关:
今年新增超一半的门店
茉酸奶创始人曾称目前要把品牌心智做好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月,茉酸奶门店数量破千,超越了“一只酸奶牛”成为现制酸奶品牌的龙头。茉酸奶官网显示,“茉酸奶More Yogurt ”始于2014年,历经9年发展,现全国展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
有趣的是,茉酸奶联合创始人兼CEO顾豪在今年3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今年到七、八月份破千家店,预估到年底可能会在1300-1600家店。按照这个说法,茉酸奶提前完成了突破千店的任务。
根据窄门餐眼数据, 2022年茉酸奶新开店279家,2023年上半年新开885家。这意味着,目前茉酸奶超一半的门店开设于今年。
天眼查App显示,茉酸奶关联公司为上海伯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赵伯华,注册资本50万元。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CCFA新茶饮创新案例集》,从2022年10月到2023年2月,茉酸奶“三次官播从首次422W的交易额达到了1568W”,核销用户数约149万人,其中核销新客数约占六成。
据此前顾豪的采访,顾豪称,茉酸奶的产品围绕酸奶构建边框,一是酸奶昔、二是纯酸奶,三是奶黄金。这样后端的供应链数量及培训的SOP都会非常简单,减轻每个板块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制约开店速度的短板。
顾豪同时也提到,未来将会把国际贸易类水果作为一个主攻方向。
谈及门店开设策略,据介绍,茉酸奶50%以上的门店开在A、B类商场的B1层和一楼,类似于茶饮的开店逻辑。茉酸奶的策略是大城开小店,小城开大店,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开小店,商场里三十平左右的店铺;稍微下沉一点的城市比如佛山、淮安、珠海都是开60-80平,甚至150平带客座区的店,以一楼商业广场的街铺为主。
顾豪还在采访中提到,茉酸奶目前的发展阶段是把品牌心智做好,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门店数量。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实习生 吴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