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强省会,济南高新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7月18日,记者从“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南高新区专场获悉,今年以来,济南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决落实市委对高新区“拉高标杆向外看、重整行装再出发”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立足“三主”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
济南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总面积2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2万人,集聚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五区叠加”优势,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9.3亿元、占全市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0.5亿元、增速位于济南市百亿区第一位。在全国177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山东第一、北方第三。
济南高新区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去年济南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限上贸易单位销售额、规上服务业营收、进出口总额、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21.1%、21.6%、28.9%、50.7%和1/3。今年,高新区锚定全年任务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以实打实的工作量、实物量推动发展,经济运行保持“持续向好、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2.14亿元、增长5.7%、占全市14.64%。1-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3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高于全市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限上销售额实现1198.6亿元,同比增长24.9%,高于全市13.1个百分点;限上零售额实现72.9亿元,同比增长20.8%,高于全市10.7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333.6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实现471亿元,占全市外贸总量“半壁江山”的地位更加巩固。
济南高新区自觉扛牢科技创新大旗,发展动能不断迸发。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先后有多家“中科系”院所项目落地,集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85家,其中新型研发机构38家、占全市5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57家、近3年平均增长率近30%,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587家、近3年平均增长率近60%,高新区这两类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均居全省开发区首位、占全市的比重均超过1/3。今年以来,高新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大制定发布首个量子信息技术国家标准,舜丰生物获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齐鲁制药获批全市首个上市的1类创新药。高新区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加快建设,布局建设齐鲁细胞治疗等3家重点实验室。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10亿元,同比增长16%。高新区加速培育科技企业,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2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7家,入选数量均居全市各区县首位;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各类双创载体达到62家;新入库科小企业超过2000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15家,在全市占比均超1/3;“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平台系统”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高新区持续强化科创金融赋能,深入推动中央科创区(CTD)建设,高水平承办2023济南科创金融论坛,举办四期科创金融“云鼎汇”活动,成功落地山东首单Pre-REITs基金,百亿元科创金融母基金加快组建,科创经纪人、知识作价、成果估价、人才有价等新模式持续优化、加快推广,协调金融机构累计推出科创金融类产品60余种。
济南高新区凝心聚力壮大实体经济,产业能级显著提升。一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1-6月,5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42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1%、71.5%,分别赶超时间进度11个、21.5个百分点。弗迪动力电池二期、算谷浪潮科技园等77个项目实现新纳统入库,清河载板、齐鲁制药超大规模制备技术产业化等9个项目申请增补省级重点项目。二是工业经济加力提速。围绕浪潮、比亚迪、吉利、临工重机等龙头企业招引配套企业,组建集成电路、工程机械等产业共同体,承办透明质酸产业大会、世界激光产业大会,赴欧洲、日韩、香港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项目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8.05%、高于全市10.2个百分点。1-6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09.2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工业投资76.6亿元、技改投资58.2亿元,总量均居全市第一。三是对外贸易保稳提质。发挥谷歌体验中心、华智云、全俄通等大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集聚效应,打造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高新外贸生态圈。聚焦企业出海需求,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海外市场开拓服务,上半年新增外贸企业超过200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进出口过亿元企业达50家。
济南高新区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始终坚持企业所需就是政府所急,服务企业就是推动发展,用“硬措施”护航“软环境”,全力营造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一是审批模式更趋优化。在全省全市层面首推“二码合一”“以证代件”“无感续证”等模式,有效激活市场活力,今年以来新设市场主体1.51万户,同比增长27.47%、居全市前列。二是惠企服务显著提升。将惠企政策全部纳入线上“泉惠企”平台,线下挂牌成立8家“泉惠企”企业服务站,组织39人的“首席政策官”团队、10个服务专员、21支“泉惠企”服务小分队提供“一对多”“一对一”服务,开展走访服务活动1400余次,解决企业诉求3000余项。三是要素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全市2个“精准用地”过审项目均落地高新区,首次运用“云供地”方式推介工业用地项目,30宗1717亩土地实现开工、15宗812亩土地建成竣工。优化升级“济高人才”2.0政策,实现对各类人才发展生命周期全覆盖;与7所省内高校签订校地人才引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千名硕博进高新”活动,全区各级各类人才总数达36.6万人。
济南高新区倾力改善群众生活品质,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始终坚持紧不能紧百姓、减不能减民生,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占比达78.2%。优质教育资源加速集聚。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年底前将达到使用条件,年内新增可用学位6000个。初中学业水平连续4年全市领先,本科上线率连续7年提升。立体化医疗资源加快供给。获批省、市两级家庭托育试点区,集采惠民示范点持续扩充,DRG付费改革全面落地,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市中医院东院区二期、市儿童医院新院区正加速建设。就业创业保障持续强化。举办“技能大赛”“春风行动”等高新品牌活动和特色招聘活动,新增城镇就业10669人,完成全年指标的64.66%;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2942人,完成全年指标的53.49%。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稳步推进。获批5个市级“种业科技创新项目”,规划“10+1”高新区农业产业体系,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0家;编制全省首个《济南高新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3-2027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成色越来越足,城乡融合发展更加高质高效。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健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