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价领涨,国际粮食危机魅影浮现?
■ 本报记者 路 虹
中国商务新闻网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日前发布的全球大米价格指数显示,由于天气因素,全球大米价格已经在11年来高点附近盘桓有日。印度、泰国和越南均为主要的大米出口国,其中,印度能够占到世界大米出口量的40%以上,2022年其总出口量达到5600万吨。探看近期米市行情,印度大米的出口价格已经上涨了9%,创下5年来新高。与之相仿,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价格也触达两年多以来的高位。
据印度政府提供的数据,目前印度夏稻播种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6%,原因在于厄尔尼诺极端天气影响造成降雨量比平常年景少了8%。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泰国,5月份降雨量比正常水平低了26%。汇总多数亚洲国家的情况,今年第二季水稻种植普遍低于常年水平。再如另一主要稻米生产国印尼,十分罕见地于6月份同印度签署了一项进口100万吨大米的协议。
据相关业界信息,已有国家在紧急进口大米,亦有大米进口商担心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干旱天气可能会影响产量进而开始大量囤积大米。越南等国的大米贸易商表示,市场上已经有来自菲律宾、印尼等国的买家开始囤货。囤积现象渐起,进一步拉高了市场上大米的交易价格。
当前,厄尔尼诺现象仍在世界多地肆虐,极端热浪蔓延,2023年7月全球出现了有纪录以来温度最高的10天。综合新闻报道称,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均发布高温天气警报。当下,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的高温、干旱导致农作物歉收加剧的趋势不断强化,国际粮市上除大米外,砂糖和可可豆等的价格也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因南美洲秘鲁海域的海面水温升高,给世界各地带来干旱和暴雨等各种极端天气频发的状态。此轮异常天气自2018年秋季至2019年春季以来时隔3年再次发生。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日前表示,东南亚、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存在出现干旱的隐忧。这些隐忧导致一些国家出台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对策,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7月13日宣布,尼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并部署措施以应对粮价上涨带来的民生冲击;印度正在考虑禁止绝大多数大米出口,以避免通胀加剧的风险,如果此项禁令得以实施,将影响约80%的印度大米出口量,并可能导致全球大米价格进一步走高。
除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农作物的不利影响外,地缘冲突延宕造成的不稳定性也助推了国际粮价的涨势。7月17日,俄罗斯宣布中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按照此前的协议延长条款,该协议本应于7月17日失效。当日,受此消息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最活跃的小麦期货价格一度上涨超4%,最终收跌1.17%。乌克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粮仓”,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乌克兰大麦出口量居世界第二。《黑海粮食外运协议》被中止后,市场开始担忧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的公告已确认,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气象学家也确认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开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7月13日发布的消息称,厄尔尼诺有超过90%的可能性将持续到北半球的冬季。这意味着,全球气温可能进一步升高,预计将引发南美地区暴雨、亚太地区干旱等极端天气,严重影响全球农业生产,进而持续推高国际粮食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