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近年来,美国政府在科学界大搞政治操弄,所谓“中国行动计划”造成的寒蝉效应持续至今,相当数量的华裔科学家选择返华,最顶级的青年科学家同样如此。
7月22日,《南华早报》刊文讲述了一名27岁山西籍在美留学生杰基·李(Jackie Lee)于博士毕业之际的人生选择。
经历为期数月的艰难抉择后,就读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杰基·李决定在今年毕业后前往北京的一家研究中心任职。比起金融行业,杰基·李对科学更感兴趣,早前他曾拒绝来自美国投行巨头高盛的录用通知。
杰基·李直言,鉴于中美关系的恶化以及不确定性的加深,以华裔科学家身份留在美国工作的前景令他感到担忧。
“在美国工作的好处是我可以赚更多钱”,杰基·李说,“但这里对于亚洲人来说存在着‘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而且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这种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糟。”
他表示,放弃美企高薪工作回国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可以通过北京的研究职位更好地发挥他在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ssisted engineering,CAE)方面的专业知识。
然而,更深的关切在于,中美两国在对待和吸引科学家人才方面正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也推动越来越多的顶尖科学家从美国回到中国。
今年4月17日,中国科技部在天津组织召开国家超算互联网工作启动会。按照计划,到2025年底,国家超算互联网将可形成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服务优质、生态完善的总体布局,有效支撑原始科学创新、重大工程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目标达成,成为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高速路”。相关计划的稳步推进,意味着中国对顶级计算机专家的需求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也在出台许多人才吸引政策。
《南华早报》提到,在北京,像杰基·李这样的海归人才除了获得高额奖金外,还将享受优厚的福利,比如住房补贴、子女免费入学、创业的话还有基础设施和贷款方面的支持。
2015年5月20日,几名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上。 新华社 图
大洋彼岸的美国,则在此前的2018年11月启动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要求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以防止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亦以该计划为由凭空捏造“中国学术间谍”,大兴冤案。虽然拜登政府上台执政后宣布终止,但寒蝉效应仍在。
一份涵盖了1300多名美国大学“终身教授或终身助理教授”等学者的研究报告称,到目前为止,至少还有150名科学家受到了调查,他们中间有24人受到了刑事指控,“还有更多的科学家受到了秘密调查”。
和杰基·李一样,考虑到美国对华人学者肆无忌惮的打压,新罕布什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二年级博士生诺亚·徐(Noah Tsui)也在考虑回国,对他而言,“中美关系恶化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人员脱钩,由于签证和航班限制,人们在两国之间的流动极其困难。”
《南华早报》援引加图研究所(CATO)5月的一份报告称,美国留学生F-1签证拒签率从2014年15% 的低点上升到2022年35%的历史新高,该签证允许国际学生在美国以学生身份生活。
诺亚·徐表示,他的一些朋友所在的专业与军事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却只能获得1年有效期的F-1签证,而非首选的5年有效期。这意味着在攻读博士学位的6年里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不能离开美国,甚至不能探亲。
诺亚·徐称他仍在回国与留美之间犹豫,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旦他放弃在美的研究生涯,他需要在中国重建学术人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