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扩内需、提信心、防风险 下半年中国经济如何乘势而上?
播放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不久前出炉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5.5%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但与此同时,部分指标增速回落,一些领域出现暂时性波动也引发了外界关注。如何科学分析判断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下一步,中国经济要怎么干?有什么新政策新部署呢?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释放出许多重要的政策信号。
每年年中的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是外界观察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窗口。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围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形势室主任 郭丽岩:这是在关键时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有利于凝聚共识、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对我们做好下半年工作,部署了重点的一系列任务,有利于把已经落实和部署的决策落细落实。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中央对于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扩内需、提信心、防风险。在这些部署当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新招,也看到了一些特别有针对性的举措,这些都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是针对当前中国经济所遇到的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去提出来的,也是着眼长远,从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的角度提出来的。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且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中国经济正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会议总体上肯定了上半年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会议同时强调,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形势室主任 郭丽岩:这次会议对我们经济当前运行的‘形’跟‘势’做了客观、冷静和系统的分析,没有回避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呼声。像这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表述,对经济恢复的过程进行了刻画,有利于我们冷静看待当前一些宏观指标暂时的波动,也有利于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地稳定预期,推动今年全年经济持续好转。
基于对经济形势的客观判断,中央政治局会议坚持问题导向,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针对宏观政策,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从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看,财政政策本身延续之前的减税降费举措,货币政策有更多的精准性,要求支持向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发展,这些也是在为未来发展做加法。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次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新提法。它会对于市场经营主体带来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会对促进居民消费、拉动有效需求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
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当前,中国经济整体恢复向好,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下半年的工作部署中,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被放在了首位。扩大国内需求,消费和投资是关键。关于扩大消费,会议强调了增加居民收入这个“牛鼻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这次会议特别强调,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其中特别提到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推动消费全面回暖。而增加居民收入从逻辑来看需要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全面好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在这个方面,中央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前几天发布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1条,也包括从2020年就开始着力落实的扩大内需战略。这个战略的实施到今年为止,精准度在不断提高、力度在不断加大。
关于扩大消费的重点方向,会议提出,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形势室主任 郭丽岩:近期相关部门针对汽车、电子、家居等大宗消费品出台了相应的促进举措,形成了‘组合拳’。这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有望发挥综合政策效应,从而对于巩固稳定大宗耐用消费品目前的市场发展态势,进一步激发市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动能形成了良好支撑。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也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一环。会议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从当前的政策来看,重点还是围绕需求不足的矛盾,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加大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力度。通过这个逻辑联系使国内需求回暖的态势不断增强,使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这个过程越来越显著发展,中国经济就会进入到全面回暖的循环。
在下半年工作部署中,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也被放在了重要位置。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但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除了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以外,这次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同时也对促进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发展提出了要求。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今年从上半年一系列的数据来看,像新能源汽车这样的行业,能够成为整个经济中的重要亮点,恰恰是持之以恒推动产业升级的体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很大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要培育更多像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领域、新赛道。通过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从而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既为长远增加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也为度过当前的困难和挑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形势室主任 郭丽岩:这次会议也针对像实体经济领域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强调要规范有序发展人工智能,对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予以更好引领和支撑,都是从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角度,尤其是激发新赛道上新动能新活力,使得它们能够在国际市场充分搏击,展现出当前经济运行当中新的内生动能的带动力。
民营企业在我国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超过90%,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一段时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为了稳定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通过改革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次会议再次强调,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在政治局会议召开前不久,中央下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文件当中明确了,要为民营经济发展,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舆论环境等各方面营造更好的氛围。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各方面会更加注重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说按照这次会议要求,我们要建立更多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各部委各地方都要行动起来,当面和民营企业对话,了解它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面对面、点对点解决各个具体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