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广东陶企又停产?未来3-5年或更残酷
自2022年底全面放开,行业对市场恢复的预期集中释放,今年春节前瓷砖市场开始展现紧俏风头,2月开始,以泛高安产区为代表的陶企开窑之后,销售火爆。直到5月下旬之前,泛高安产区的产销率均傲视全国各大主要产区。
由于瓷砖行业强链接的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受整体市场大环境影响,6、7、8月,既是传统瓷砖行业淡季,又叠加行情不利因素,对陶企压力明显加大。
有陶企人士向陶业时讯透露,部分广东产区陶企在今年5月份,赶上广东天然气价格下降,开了窑,但是6月、7月市场行情急转直下,导致一大批5月点火投产的广东企业,才开了2个月,7月、8月又被迫停产,损失严重。
比如,5月中旬以后,广东产区点火的企业有,德耀升企业清远基地智能生产线、嘉俊陶瓷恩平生产基地、英超陶瓷清远生产基地6号窑炉、高特瓷业等。当时,生产成本的下降,令不少陶瓷厂多条生产线点火投产。
上述企业人士坦言,如果瓷砖市场行情在5月初,就表现出冷淡下来的行情,广东产区5月可能就没有那么多陶企生产线点火投产。不凑巧的是,整个市场行情淡下来,体现在6、7月比较明显,打了部分5月点火的广东陶企一个措手不及。
据佛山中陶城集团发布的6月数据,6月佛山陶瓷价格指数持续下跌,多数代表品量价齐跌明显。
今年以来,终端市场消费降级逐渐明显,瓷砖市场需求较弱,出货量减少,厂商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步入7月份,随着传统淡季深入,瓷砖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厂商维持销量与利润越来越难,大部分生产企业或将集中精力以去库存来增销量。
2023年以来,广东产区陶企的开窑率原本就远低于其他产区,不到50%。而开年以来,江西产区开窑率90%以上、福建产区80%以上、广西产区85%以上,其他产区均在70、80%以上。
有行业人士称,2023年对陶瓷行业和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之期,潮水正在慢慢地退去;除了头部几家大企业,其他二三线广东陶企仍在持续投入、砸钱扑向这个行业的,越往后越不值钱,该退早退更好。
为何二三线广东陶企未来将迎来更残酷的境况?在上述行业人士看来,广东瓷砖企业遇到的问题,源自其根基的动摇。
首先,广东产区背靠广东庞大的经济体量,经济发展结构档次高,产业结构也更高端,科技企业高利润、高回报、高效益,而陶瓷产业过去是高污染、高能耗,现在尽管往绿色低碳发展迈进,但产业利润相比而言太低,陶企老板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现在的市场行情大环境,也让不少广东陶企老板也心灰意冷。
其次,广东陶企当年的老一辈创始人,怀着陶瓷情怀,拼搏至今,但他们的二代接班人不愿意再沉浸、投入在陶瓷这个行业,二代们更希望从事高收益、高回报的行业、事业,不少二代们不接班做砖,这就动摇了根基。
第三个是,当地的地方政府也看不上陶瓷,因为税收低,又是污染、高能耗,除了一些暂时经济发展水平不那么发达的地方,其他经济发展好一些的地方,并不太愿意接纳陶瓷。
最后,目前主要大基地仍坚守在广东产区的陶企,并不是头部大企业。马可波罗、蒙娜丽莎、东鹏、新明珠等头部陶企,近年来都将生产基地布局至全国各地。主要生产基地仍然留在广东的是二三线陶企,而它们的日子现在并不好过。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陶企的生存模式是必须年年增长和发展,一旦增长停滞就会遇到困难,当企业在走下坡路的时候,做减法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混乱,比如有些陶企高峰时期数百人的营销团队、市场团队,只有不断地高速发展,才能养活庞大的运营团队,一旦市场开始剧烈收缩,企业收缩的过程就更加艰难、痛苦。
有陶企人士坦言,市场规律本身就有高低起伏的正常逻辑,未来3-5年洗牌将更残酷,看谁能熬得住、扛得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