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广州番禺区里仁洞村改造项目。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苏韵桦 摄
改造后的白云区田心村。 广州市住建局供图
崭新的安置房拔地而起,与一旁嘈杂的城中村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今年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提质增效按下“加速键”,里仁洞、沥滘村、茶滘村、火村等多个项目安置房建设刷新进度条,其他村内公共设施配套也在同步火热建设中……
通过城中村改造,规划新配建公建配套设施620万平方米,新建村民复建安置房31万套,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
今年,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城中村改造顶层设计,鼓励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广州作为全国较早启动城中村改造的超大城市,当前,全市正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新模式、新理念,致力解决钱从哪来、地怎么征、人往拿走等改造的痛点难点问题,为推动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积极贡献广州智慧。
9月1日,广州市将召开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会暨广州安居集团成立大会,认真总结今年来项目改造经验做法,为接下来的政策更新、管理创新、项目提速等指明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 郎慧
加大城中村改造的住房保障功能
年初,广州市2023年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全市提出计划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逐步加强计划管控,有序推动实施。当前,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加紧编制城市更新项目年度计划,并提出可动态增补计划。其中,第一批和第二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年度计划,已分别于3月29日和5月10日印发实施,通过计划管控可有效把控项目节点,全盘有序推进。
签约率100%、拆除率93%,截至目前,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复建安置房盼来街坊邻里回迁安居,小学、幼儿园、老人服务中心等“一老一小”公共服务设施也相继投入使用,全村迎来宜居健康社区新生活。
城中村改造关乎民生福祉,是广州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的重要载体,当前,广州市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要求城中村改造地块除安置用房外的住宅用地按一定比例建设保障性住房;鼓励复建安置区满足村民自住外富余的出租房源,对其相对集中建设,并长期租赁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
一直以来,广州市积极引导个人和集体产权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选聘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机构整体运营。未来,广州将依托新组建的安居集团,进一步推动城中村改造作为筹集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渠道,加大保障性住房筹建和供应力度,重点推动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城中村是新老广州人共同的“家”,这里既承载着新广州人的梦想,也沉淀着老广州人的乡愁。根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接下来,广州还将在城中村改造中投入资金逾12亿元,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超过570个,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
广州计划于今年出台“三旧”改造实施办法,特别设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绿化保护、绿色发展和公众参与等专项条款。新办法提出,通过“三旧”改造项目组合实施,解决历史文化遗产持续保护的资金问题,并强调应优先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同时,提出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绿化和树木保护等工作。
如今,田心村的林氏宗祠已完成主体建设,沙步村的融德里历史文化街区复原岭南水乡风貌,沥滘村将重点打造滨水宜居环境,重塑通江达湖的生态网络,小坪村小坪乡也特别采用整体平移的方式进行保护,原汁原味完整保留了这张村民寄托情感的文化名片……
广州的开放包容离不开宜居的城市环境,作为持续多年的人口净流入城市,广州的城中村为城市引才留才作出了积极贡献,接下来,广州将更加突出城中村改造的公益属性,让城中村继续在打造美丽宜居花城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大片区探索成片连片改造新模式
今年初,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市更新新理念,大力推动广州新中轴(海珠)片区、广州火车站片区、罗冲围片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等四个全市重点片区(以下简称“四大重点片区”)改造新模式试点工作。
上述四大连片提升区域聚焦城市重点功能区,是广州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分布区域涉及海珠区、越秀区、白云区和天河区。四大重点片区聚焦城市重点功能区、主要交通廊道、重要景观廊道、重大交通枢纽等区域,将探索成片连片改造新模式。
四大重点片区启动区占地面积987公顷,建筑面积1469万平方米。涉及城中村11条,占地746公顷,建筑面积1385万平方米。除城中村外,涉及需改造旧厂房8个,占地83公顷,建筑面积52.7万平方米。
目前,各个重点片区分别制定了改造工作方案,明确实施“净地出让”模式,并制定了主要任务及时间表、路线图、任务量等,确保各片区工作有序推进。围绕四大重点片区连片提升,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已出台《广州市统筹做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广州市支持统筹做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以市级强统筹、规划强引领、资金强保障重塑区域空间板块价值。
今年,广州市已明确7家市级做地主体分别负责推进四大重点片区做地试点工作,包括:广州城投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越秀集团、珠江实业集团、机场建设投资集团、广州地铁、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
坚持强化“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作用,今年5月,广州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第一总指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指挥部,高位推动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同时,为加强市、区、镇街三级联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各有关区成立二级指挥部。接下来,四大重点片区也将成立相关项目指挥部,发挥“指挥部+公司”工作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协同高效的工作模式。
城中村改造,是广州再也不能失去的重大机会。除最新改造模式外,今年,广州也在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建立健全城中村改造“1+N+X”政策体系。通过加快制订《城中村改造条例》法规条文,健全“指挥部+公司”组织架构,加强年度项目计划管控等措施,以“组合拳”形式多渠道保障城中村改造落地见实效,全力以赴推动改造提质增效。
广州市不断优化城中村改造审批流程,出台优化城中村改造项目工作流程指引,加速提高审批效率,以政策红利暖企,以工作提速安民,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城市发展有效反哺城中村建设。
■样本
白云区
突出公益属性
收获多维效益
田心村、陈田村、小坪村……白云区是广州城中村改造“大户”,辖内产业型城中村、居住型城中村分布在不同的街镇里,人口聚集带来产业发展,拉动消费,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城中村也在城市风貌改善和社会治理方面阻碍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近年来,白云区坚持政府主导,全面监管,全力保障,结合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联合实际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亿元(含田心村41亿,小坪48亿,陈田68亿,江夏局部36亿),完成现状建筑物拆卸231万平方米(含田心村28万平方米,小坪79万平方米,陈田112万平方米,江夏局部12万平方米)。
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精细化管理,白云区配合广州市住建局建立城中村改造督办信息系统,实现市、区、镇街三级联动。该系统可实时监督各项目、各环节进展情况,建立改造项目资料库并开展大数据分析,为实时了解项目进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高效完成数据统计提供了强力支撑。
在实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白云区严守建设时序底线,坚持改造公益属性,严格落实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等原则,注重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加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以更加公平公正的改造过程,收获城中村改造多维效益。
在基础数据收集、单元详细规划调整、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等环节中,加强数据公示,召开专家评审会,充分听取民众心声以及专家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白云区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该区全面摸查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坚持系统保护、完整保护、全面保护。同时坚持树木资源保护优先,不随意改建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注重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针对城中村基础设施薄弱、民生设施不足等问题,白云区优先高标准配齐配优教育、医疗、交通、环卫等各类设施,田心村、小坪村、陈田村、江夏(局部)村改造后可提供29.79万平方米的公建配套设施。
立足产城融合,白云区以城中村改造加快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城中村改造,该区可提供134.59万平方米的产业建筑面积,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发展,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现代化社区。
未来,白云区还将不断致力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村民居住环境,落实城市面貌管控,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