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真壮观!正是这一江碧水造就了天府之国!”9月初,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2023年成员大会的与会代表齐聚成都都江堰,站在都江堰鱼嘴上,看着滔滔岷江水奔涌而来,很多人不禁发出感叹!
9月11日—15日,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我省精心筹备,届时将向世界展示包括都江堰灌区水资源利用在内的全省水资源领域的亮点工作。作为水资源大省,四川近年来着力念好“管水经”——全省水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多项工作和改革实践走在了全国前列,探索出了一条丰水地区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之路。
四川被誉为“千河之省”,图为金沙江的一级支流雅砻江(甘孜州甘孜县段)。
严格“控总量”
牵住取用水监管这个“牛鼻子”
近日,水利厅公布数据,去年我省总用水量达251.56亿立方米,比2021年增加3%。
“这个数据背后大有深意。”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负责人表示,在去年夏季全省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抗旱用水大幅增加的背景下,用水量同比只增加3%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相比2021年,去年全省农业用水增加3.9%、生活用水增加1.4%、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增加12.2%,但同时工业用水减少2.7%。
“有些领域用水有所增加,在其他领域就要想办法减少,这样才能控制好用水总量。”上述负责人介绍,我国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即把水资源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条件,而在整个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中,用水总量是最核心的指标,居于“管总”的地位。
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四川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339亿立方米。“这是一条不允许逾越的‘红线’。”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由于渠系十分复杂,各级渠系流量不同,测量方式也很难统一。为了解决灌区计量精准度不高,取水量规模难以掌握等问题,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创新启动标准化“量水秤”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了15类标准化“量水秤”,助力水资源调度与取用水管理。
四川是水资源大省,年均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二。 图为位于岷江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为了控制好用水总量,我省多方发力,严格取用水行为。 “监管好取用水行为,是控制好用水总量的关键环节。”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把取用水监管作为“牛鼻子”,综合采用法律、监督、检查、监测、统计、管理等多种手段,从水资源管理前端、中端、末端协同推进。
以工业领域取用水监管为例,我省推动“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在省级化工园区认定领域率先落地,以规划水资源论证情况为重点内容,完成了3批23个化工园区涉水认定。此外,我省还完成对100家省级开发区的规划水资源论证情况的检查,对88家未开展规划论证工作的园区组织“补课”,强化水资源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在2022年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四川考核等级获评优秀,这也是自2014年国家开展该项考核以来,我省首次进入全国优秀行列。
多方“强抓手”
创新开展水资源督察试点等工作
6月26日—30日,成都水文中心的工作人员先后前往成都市大邑县、龙泉驿区的10家取用水单位,对取水许可审批、取水设施运行、水资源税征收等进行了逐项检查。
“大家此行的另一个身份,是水利厅驻成都市水资源督察工作组,这也是我们工作组首次在成都开展水资源现场督察工作。”成都水文中心副主任、水利厅驻成都市水资源督察工作组成员黄碧波介绍,今年5月,我省正式启动水资源督察工作,首批选择了成都、遂宁、宜宾、达州、眉山5个试点城市。
“开展水资源督察在全国是首创。”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负责人介绍,作为水资源大省,探索建立水资源督察制度是我省水资源管理的一项创新举措。
根据方案,我省将针对水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用途管制情况,取用水管理和有偿使用制度落实情况,水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等其他情况进行督察,让水资源刚性约束真正“刚”起来、“硬”起来。
除了强化水资源监管,优化水资源调度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今年3月1日,《四川省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从省级层面对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进行了规范,这项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
省水资源调度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用水结构相对单一,以农业为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用水结构已扩大到生活、灌溉、工业、生态、发电、航运、抗旱保供等多元方向,形成了水利部门为“1个供给端”+全社会多方需求的“7个需求端”的新格局。“用水结构的变化涉及多方权益,必须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来实现各方共赢。”
此外,我省还积极探索形成“大水调”机制,即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通过加强多部门合作,协调流域(区域)以及各类水工程之间不同调度需求,开展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多目标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例如,水利厅探索成立“紫坪铺—都江堰”一体化调度机制,统筹农业、防洪、发电等多种用水需求,实现了都江堰灌区与紫坪铺水库之间水资源调配的密切协调。
水利厅探索成立“紫坪铺—都江堰”一体化调度机制,图为紫坪铺水库。
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水资源调度管理方面,目前我省的“抓手”变得更多更强,已全面建立起“法规+规章+大水调机制+流域技术支撑”的管理体系,水资源管理制度基础不断夯实。
提升“动力源”
以水权水价改革驱动发展
8月16日,凉山州喜德县阳光温泉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将节余的5万立方米地热水水权,协议转让给西昌市航天温泉娱乐城,获得转让费1.5万元。这是我省首宗地下水水权交易,也是凉山州首宗水权交易。
安宁河流域也是我省水权水价改革的试点区域之一。
去年初我省启动水权水价改革,目前累计完成各类水权交易66宗,交易金额264万余元,交易水量超1483万立方米。
水权水价改革改什么?
水利厅水权水价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解释,通俗来说,水权水价改革就是要加快明晰初始水权和水资源分配,同时还要研究怎么给水利工程供水进行合理的定价。
在都江堰灌区,人民渠二处片区的水权水价改革在省内起步较早,通过探索推行“两部制水价”收取水费,巧用价格杠杆撬动灌区节水,促进了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也助力水利工程实现了良性运转。
都江堰灌区人民渠片区的一处渠道进水闸。
“水权水价改革是我省水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水利厅厅长郭亨孝表示,水权水价改革是我省水利事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弱项,必须抓紧补课,十分紧迫。
为何赋予水权水价改革如此重要的地位?
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负责人表示,面对水资源供需新格局,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对统筹协调保障多领域用水,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化解地区间行业间用水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权水价改革,把水权水价改革写进了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去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大水利投入的实施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均专门对深化水权水价改革进行了强调和部署。
水利厅水权水价改革领导小组以课题研究与试点示范为载体,不断探索实践。一方面确立了16个研究课题,涵盖了水权分配、用途管制、定价机制、农业水价、水权交易等全环节;此外,还确定了“3+8”试点示范改革框架,为全省深化改革提供了基础版本。
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省水权水价改革试点的持续深入推进,已初步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基本构建起全省水权水价改革的“四梁八柱”,水资源的价值属性得到不断激发。
(本文图片由四川省水利厅提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