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了今年7月份的月度报告,其中提到:美元国际支付比例达到46.4%,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7%,仍稳居第一。至少在短期之内,美元的地位是难以撼动。
而欧元就一路跌至24.4%,仍排名第二。但与美元的差距是越来越大。此外,人民币的国际支付比例为3.06%,为世界第五大货币,排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对此,不少专业人士表示,人民币的地位被严重低估了。
实际上,美元的国际支付比例达到46.4%,创下新高,这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迅速。7月份,美国GDP增速达3.2%。这也为美联储继续加息奠定了基础,未来美国的通胀率只要不回落下来,美联储就不可能停止加息。
另一方面,美联储希望通过持续加息,让美元指数持续升值,使一些国际游资回流美国本土,这样就更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现在一些国家的楼市、股市都存在着较大的资产泡沫,一旦美联储持续加息,美元指数上升,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大量游资就会选择出逃。届时,这些国家的资产泡沫就会快速破裂。
那么,欧元的国际支付比例为什么会大跌呢?这主要是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各国进口能源的成本大幅上涨,导致欧洲的物价也在持续上升,欧元出现贬值。此外,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也影响到欧洲各国的制造业的发展。以德国为例,7月份制造业PMI的指数只有38.8%,远低于50%的枯荣线。而制造业的前景不妙,也使欧洲经济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认为,人民币的国际支付比例仅有3.06%,实在是有些太低估了。这主要是,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GDP规模仅次于美国。2022年中国GDP的规模是美国GDP的70%。同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每年有大量的贸易顺差,那为何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比例却只有3.06%?
实际上,在SWIFT系统当中,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人民币交易并没有被记录,所以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比例就被严重低估了。中国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系统(CIPS)。目前,已经超过1400家机构参与CIPS系统。虽然,CIPS系统的规模和交易量远不及SWIFT系统,但未来增长的潜力是不可限量的。
比如,中国与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沙特等国家的能源交易,就是绕开SWIFT系统,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交易。此外,中国还与阿根廷、巴西等十几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从而推动了人民币在全球贸易领域中的发展。如果将CIPS系统的数据也加进来,那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比例肯定会大幅增加。
根据SWIFT发布的数据,全球货币支付,美元涨至46%,欧元大跌至24%,人民币的国际支付比例涨至3.06%。美元涨至46%的原因主要是美联储持续加息。而欧元出现大跌,主要是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涨,欧元贬值。
此外,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明显低估了,这主要是,我国绕开了SWIFT系统,采用自己的CIPS系统,并且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如果把CIPS系统的数据加进去,那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比例绝对不是只有3%那么少了。
来源:不执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