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非洲,这些中国企业已经赚翻了!
提到非洲,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我知道,一定是贫穷、内战、埃博拉·····浪漫一点的,无非是在大草原上坐热气球,开路虎随着百万牛羚大迁徙。
不过在生意人看来,非洲是一座神奇的大陆。
不错,这里的人是很穷,但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穷。
非洲的人口和中国差不多,也算个十亿级的市场,规模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这里人口超过3000万的国家有十几个,平均年龄只有19.4岁,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地区。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每隔两年就会增加一个法国的人口,专家预测,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达到25亿。
我们都知道,人口是经济最大的基本盘,当欧美和东亚地区为老龄化一筹莫展的时候,古老的非洲大陆却像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天天都在长个儿,而且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非洲经济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拉胯,2022年GDP增速在4.1%上下,预计2024年将达到5.8%。
非洲经济主要依靠大宗商品出口,但是近年来正逐渐摆脱对资源的依赖。目前非洲有超过60%的经济增长来自服务业,尤其是互联网产业,在非洲发展得非常快。
还有一个变量你可能不知道,就是非洲的城镇化率也在快速增长。目前非洲有22个国家城镇化率超过50%,像加蓬这样的极端案例甚至高达90%。
当然,非洲城镇化率高的原因,不仅是拜经济增长所赐。非洲有大量的雨林和沙漠,人类开发这些地区的成本太高,所以大多数人口聚居在城市周边,这也促进了中产阶级崛起和消费的兴盛。
据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目前非洲的中产阶级大约为3.6亿,要知道中国的中产人数才一亿出头,以上数字靠不靠谱暂且不论,但非洲中产人群正在扩大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对于已经卷麻了的中国企业而言,非洲大陆无疑是他们的新蓝海。
1
中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非贸易额的总量要大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对非贸易额的总额。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额并非世界第一,但是点多面广。涵盖制造业、基础设施、电信、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而且分布广泛,涉及当地54国家。
相比之下,欧美虽然在非洲也有大量投资,但更多局限于少数发达地区,对于撒哈拉以南的穷乡僻壤,西方资本连看也不会看一眼。
毫不夸张地说,非洲工业化背后,始终离不开中国人的身影。对手瞧不上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机会。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候我们虽然也穷得叮当响,但是对非洲兄弟依旧慷慨解囊。
改革开放以后,以国央企为代表的不少工程企业集体出海,将基建狂魔的威名带到了非洲。几十年来,非洲的不少公路、桥梁、铁路和工业园,都是中国公司的杰作。
早期的援助项目以“交钥匙”为主,就是从设计、供货到施工统统由咱们包办,工程结束后直接移交给甲方。
这几乎等于把一项工程造完了直接出口,我们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于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企业转变了思路,把“交钥匙”改成合资经营,顺便带动我们的设备与其他产品出口到非洲,并且为当地培养新型劳动力。
以蒙内铁路为例,这条铁路在肯尼亚境内,连接首都内罗毕和港口城市蒙巴萨,全长480公里。
蒙内铁路建设过程采用了富有国企特色的“传帮带”方式,每个技术环节都有一位中国师傅带着若干非洲徒弟,把本领教给他们。蒙内铁路还带动了周边的产业,据说每公里铁路能够为当地创造60个就业岗位。
中国企业为非洲修路造桥,在造福当地的同时,也在为其他中国企业进军非洲开辟了道路。
唯一的缺点是回款太慢,除了少数富裕国家,很多工程的尾款得等上好长时间。如果一不小心遇上政变,那就更惨了。
非洲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但偶尔也会带给你一点惊喜。比如河南有个叫孔涛的土木老哥,曾帮助尼日利亚修建铁路,结果被当地部落选为酋长,还被赐予500亩土地和武装卫队。这把孔涛给吓坏了,赶紧请示上级领导。最后,孔涛接受了这个名誉,但没敢要个实权。
非洲的故事,就是如此魔幻。
2
相比于国企央企的基建投资,这些年来非洲最多的,还是咱们的民营企业。
目前非洲总共有100多万华侨,大多数是改革开放后从东南沿海过去做生意的。
非洲地方大人又多,中国货因为便宜耐用,在那里十分抢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中国买一批小商品,海运到非洲然后在当地开店。
当时有一种说法是:宁在非洲当老板,别在美国刷盘子。我觉得钱的原因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华人在美国是边缘化群体,别说普通个体户,即便是名校博士生照样也得干脏活累活,中国人找不到认同感。
但非洲不一样,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偏见,而且非洲人生性乐观,热情奔放,中国人在那儿反而活得自在。
根据境外机构的统计,在非洲有一万多家中国企业,实际数量比这更多。因为中国企业在当地注册无需向领事馆报备,还有很多企业是通过第三国向非洲投资,它们的数量很难被准确统计。
有混得好的,已经跟当地政府搞好关系,开始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必需品,每年都能取得可观的营收。
比如有一位中国企业家在津巴布韦开了家矿泉水公司,拥有当地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产品已经被指定为津巴布韦航空公司的饮用水。
由于矿泉水塑料盖的聚乙烯材料在当地没法生产,这位企业家只能从国内采购。如此一来,中国企业不仅在当地开发了自己的矿泉水品牌,还拉动了国内聚乙烯厂商的出口,形成了一条全球产业链。
还有更赚钱的,就是直接把中国货卖出去,从中赚差价。
抖音上有个非洲王总,天天在网上晒自己的豪宅,还有一堆非洲小助理,让网友艳羡不已,他做的是二手服装生意。
中国二手服装凭借着物美价廉,深受非洲人民的喜爱。当地有90%的人穿二手服装,中国是非洲最大的二手服装出口国。
越是紧俏的二手货利润率越高。比如一套婚纱,国内80元的二手婚纱,到了非洲能卖1000元;一吨毛绒玩具9000元进货,到了当地一个能卖20多元。9块钱的二手鞋,到了非洲直接卖9美元······
中国的二手服装畅销非洲,得益于国内发达的服装产业链。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就是世界第一服装出口大国,我们可以生产任何品牌的衣服,价格则要远低于外国同行。正是借着这股海量的产能,如今非洲的大街小巷处处能见到绣着汉字的服装,非洲兄弟仿佛在免费为我们做广告。
不过,和任何一门生意一样,凡是能赚钱的,都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向非洲卖二手服装,你得搞定渠道,搞定物流,做好产品翻新和分类,还得充分了解当地人的需求,没有敏锐的直觉与丰富的经验,你也可能血本无归。
中小民营企业在非洲做生意,要么开店,要么开厂,要么卖二手货。由于当地居民购买力低,欧美大牌难以打入,加上非洲的供应链不完善,给了小老板们一展身手的机会,他们在当地广泛渗透,让中国货大行其道。
然而,在这股风起云涌的创业浪潮中,仍旧有一些中国品牌杀出重围,成为令人骄傲的国货之光。
3
大约从2010年起,以家电和手机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大举进军非洲,其中的佼佼者包括海信、格力、TCL、美的、华为这些响当当的名字。
此前非洲的家电市场被韩国品牌占领,三星和LG是非洲人最熟悉的韩国牌子。韩国人也擅长物美价廉,但是当中国品牌到来之后,他们才算真正遇上了对手。中国的家电不仅便宜耐用,更要命的是,他们似乎更懂得非洲人的心。
结果,三星和LG在非洲市场的份额,从最初的80%,降到了10%。
在出海的手机品牌中,有一个牌子你可能听说过,那就是波导。不错,就是那个“手机中的战斗机”。
功能机时代,波导也算得上一方霸主。早在2005年,波导就向海外出口了600多万台手机,当时波导的海外负责人,名叫竺兆江。
那时候功能机在国内已经卷成一片红海,跟今天智能手机的情况差不多,但竺兆江知道,在广袤的非洲大陆,很多人还不知道手机长啥样。
后来竺兆江自立门户,将新建的手机品牌命名为Tecno,中文名字叫作:传音。
大多数中国人没听说过这个牌子,连他们家手机长啥样都没见到过。
因为传音手机只卖给海外用户,它最大的特色是功能机。
2021年,全球功能机41.54%的市场份额为传音手机所有。
没错,其中绝大部分市场来自非洲。尤其在撒哈拉以南,每10个人当中有近5个使用传音手机,同样走性价比路线的三星,市占率连传音的一半都不到。
传音在非洲横行天下,源于竺兆江当初的正确选择。在智能手机逐渐普及的时代,他没有用智能机攻占非洲市场,而是选择了即将被淘汰的功能机。
因为竺兆江很清楚,智能手机当地人用不起,即使用得起,非洲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稳定的网络、服务与消费场景。
所以传音手机一问世,就主打一个性价比。
价格仅售10美元,配置四个SIM卡槽,待机时间长达半个月。
为啥要那么多SIM卡?
因为当地的运营商太多,彼此恶性竞争,用户每到一个地方就得换张手机卡,否则你的手机根本没信号。
为啥待机时间那么长?
因为非洲的电力不稳定,停电是家常便饭,如果你用插座充电,很可能等半天也没充上。
除了这些逆天功能,传音手机针对非洲用户的量身定制还包括:
防尘屏幕,因为非洲有些地区非常干旱,马路清洁做的也不好,一阵风吹过就能刮起一片尘土。
特殊的对焦功能,可以将非洲人黝黑的皮肤拍出立体感来,在夜间也能把人像拍的很清晰。
低音炮效果,可充当音响的功能,非洲人民能歌善舞,时不时需要一点BGM。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传音的成功,应该是:世界级的产业链+极致的本地化。
传音手机在中国生产,高效而完整的本土产业链支撑了它的性价比。而本地化策略则为产品牢牢锁定了当地用户。传音手机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他们的。
但凡缺了一项,传音都不可能成为“非洲手机之王”。
4
除了在产品上专门下功夫,中国品牌在当地还得解决许多问题。
有一个生产电视和音响的中国品牌名叫MOOVED,主要销往加纳和科特迪瓦两国。这家企业所面临的的情况,跟21世纪初国内的家电市场有点类似。
这里约10%的市场属于中国品牌,还有10%属于韩国品牌,剩下80%属于本地的杂牌军。
中国商品能够在质量上碾压对手,但是杂牌军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他们拥有本地渠道。
你别看各种家电品牌杂七杂八,但非洲的家电市场还是个卖方市场,真正掌握话语权的都是本地的经销商,你的市场越往下沉,越得依赖它们的推荐。
我们国内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这个阶段叫作“渠道为王”,那时候家电品牌下乡,也在拼命抓本地经销商。不过当时我们已经拥有了统一的大市场,但是在非洲,即便在一个小小的区域内,市场也可能是被分割的。
所以对于MOOVED而言,它不仅需要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产品,还得想办法取得经销商的信任,实现合作共赢。
在开拓渠道的过程中,为吸引更多代理商,MOOVED推出了所谓“3+2”模式。
首先,MOOVED免费为他们做门头展柜,策划促销活动,让他们专心卖产品。
其次,对于一切质量问题,代理商必须向顾客承诺在3个工作日之内解决,如果代理搞不定,MOOVED可以代修。
最后一条更有诚意:倘若代理商一个月内没有将产品卖出去,可以向MOOVED申请退货退款。
代理商则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是进货量要大,小代理商最低50台,大代理最低200台。
其次是必须现金付款,一次结清,最多分两次付完,以保证现金流顺畅。
MOOVED的“3+2”模式在当地大获成功,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与渠道服务,几乎从未遇到过退款退货,MOOVED电视机在当地的年销量超过7万台。
和MOOVED相比,传音手机在当地的经销策略还要更老到一些。
竺兆江本人就是做销售出身,他深知经销商对销量起到的关键作用。
传音在非洲开设了大量门店,从城市到乡村,可谓无孔不入。销售人员深入内陆寻找经销商,凡是在中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都会成为他们优先发展的对象。
在确定合适的人选后,传音手机会把开店的那一套手把手教给经销商,包括如何记账,如何进货,如何管理现金等等。
中国企业似乎从骨子里就懂得“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在非洲,传音手机更是将这套战术玩得炉火纯青,怎么接地气就怎么来。
比如传音有一回在农村推销智能手机,商家在店门口放一个鸡圈,里面放几只大公鸡,如果你买相关产品,可直接把鸡领回家。当然,有些地方会把鸡会换成一斤猪肉,或者一箱菠萝。
传音的渠道建设从农村开始,靠低价吸引海量用户,再向城市步步紧逼。依靠这一战术,传音在非洲建立了最大的手机销售与服务网络,全球的售后维修点多达2000个。
在非洲农村,传音的广告标语随处可见,商家不会放过任何做广告的机会,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粗暴,但非常实用,正被越来越多进军非洲的中国企业学习并模仿。
非洲能诞生第二个传音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5
当今国际政治波诡云谲,非洲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出海已成为不少中国企业的共识,非洲是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有人已经在此圆梦,但有更多人在此破产倒闭,留下血与泪的教训。
这是一片野蛮生长的大陆,孕育着奇迹,也隐藏着危险。
落后的基础设施,不稳定的政治局势,还有层出不穷的腐败问题,长期困扰着这片土地。
相应地,在这里做生意,你得做最坏的打算。
此外,非洲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一个几千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可能有十几种语言,这对于沟通是一大挑战。
MOOVED之所以选择在加纳与科特迪瓦销售,除了当地消费水平比较高,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两国通行英语和法语。
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原因,也会对生意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于非洲本土的供应链不完备,许多零部件依赖进口,如果国内的厂家涨价,产品价格也得跟着涨。但是当地顾客对价格很敏感,一看到你涨价,他们转身就会前往别人家的店。
MOOVED就面临过这一情况,国内电视屏的成本提高了,电视机的售价也不得不提高,结果就使得销量受到了影响。
海运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疫情前中国到非洲的航线是3000美金一个集装箱,疫情后涨到了一万美金以上,类似的波动但凡出现在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危及终端的销量。
很多人相信,钱能解决所有问题。
但在非洲,这个“铁律”并不成立。
因为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简单的问题。
可非洲的问题并不简单,这里的一切有待完善,从购买力到基础设施,从消费心理到支付体系。
正如MOOVED的CEO徐冉所说的:这是一个相对原始的增量市场,很难完全用资本运作的那一套来搞定。
说到底,中国人之所以能把生意做到非洲大陆,并不是因为我们更有钱,而是我们比对手更擅长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
如何完善当地的工业基础,促进更多人就业。
如何将物美价廉的商品,从大陆的另一头运到这里的市场,卖给当地的千家万户。
如何为当地顾客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能做到上述三点中的任何一项,你都会成为这里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