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作者 刘薇
运河西大街与滨河中路交叉口西北侧,正在火热建设中的北京万科居正高新技术总部基地项目已进入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及钢结构施工阶段,预计将于本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未来将成为运河商务区这座“金融城”的地标性建筑,打造融合科技研发、城市客厅与小型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类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北京万科居正高新技术总部基地本月将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样貌日渐清晰。记者 唐建/摄
BIM“黑科技”最大限度减少浪费
北京万科居正高新技术总部基地项目位于运河商务区南部,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成之后可为运河商务区提供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大型发布会、路演中心,实现产业空间的互联。同时,该项目配置有满足1000人的室外路演空间、举办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室外空间、200人室内会议厅、大型展览展示空间,进一步开拓城市副中心产业新界面。
与效果图相较,总部基地样貌如今已日渐清晰,项目造型新颖的“风帆”外形与北运河交相辉映,将成为运河畔完美天际线。据中建二局北京万科居正高新技术总部基地项目技术负责人张秀峰介绍,项目的七个“风帆”形态各异、造型独特,但建筑结构错综复杂,在基础建设时,就遇到基础底板的“四多”拦路虎:板厚度多、高低差多、柱坑多、坑交叉多,造成钢筋放样及绑扎难度极大。为了保证高效建造、精益建造,技术团队通过BIM建模,将图纸中所有内容直观具象化,再利用软件将各点位钢筋进行排布,人工进行优化,去掉多余、合并重复,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同时在施工时,通过三维及动画模式进行交底,确保了钢筋不错用、乱用,且一次成型。
此外,在进行梁柱核心区域的钢筋绑扎时,由于结构布置极不规则,梁柱节点处多为多方向斜交,板的方向也不一致,使得梁柱核心区钢筋重叠多,关系复杂,给钢筋排布及施工带来很大难题。技术团队抽丝剥茧、化繁为简,通过建模,对钢筋进行预排布,确定绑扎先后顺序,并一一进行编号,在节点处500毫米范围内的梁箍筋进行变筋配置,确保节点处板标高正确。在正式绑扎时,施工作业就像“搭积木”般有序、高效。
智组“盘扣网”巧解工程难题
据介绍,该工程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超限结构多,地下超限梁有300多根,地上层层均有超限梁,且大多数梁为斜梁。为了便于指导施工,项目团队梳理了所有超限梁截面尺寸,并根据梁截面尺寸对超限梁进行分类识别,对模板支撑体系依照超限结构分类进行统一设计。
在研究中,技术人员发现盘扣体系具有质量稳定、承载力大、周转性好、组合性强、操作方便、造价相对较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但由于盘扣体系受构造及横杆模数限制,在体型规则的结构中应用较多,对于不规则结构,如何通过应用盘扣体系,解决斜梁排杆问题还是一大难题。
“我们通过分析盘扣体系受力特性,发现其之所以承载力大,体系稳定,是因为水平杆、立杆、斜杆组成格构式。”张秀峰进一步解释道,每个格构为一个受力单元,若将各个单元连接起来则成为一个完整的受力体系,就如同一张“盘扣网”能均匀分散承受力。根据这一特性,项目在斜梁排杆中,先通过在不同方向找一个基准梁,然后根据计算要求及斜梁排杆规则向两边发散排布,当遇各方向杆件交叉重叠时进行拆杆断阵,保证龙骨悬挑长度不大于300毫米。当局部几个方向的立杆间距不符合模数无法拉结时,设置独立的格构体系,满足体系高宽比小于3,即保证了工程受力体系稳定。
减碳“组合拳”打造绿色工程
建设过程中,项目积极响应“双碳”倡议,成立了“李猛党员创客空间”,攻坚绿色环保,研发了“碳管理、碳计算”软件,可直观地将项目不同阶段的减碳具体措施着重体现,通过工地数据建模、多因子数据库、100+个排放源监测、智能物联网硬件高效联动管理等方式直观地将施工全周期的碳计量出来、测量出来、优化管理、展示出来,着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减碳工程品牌。
此外,项目采用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最大程度使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包括标准化箱式房、定型化临边洞口防护、加工棚、预制装配式马道、可重复使用临时道路板等。现场还充分利用围挡喷淋、雾炮机等施工扬尘控制技术,对道路进行洒水降尘,设置了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现场绿色施工情况。采用施工噪声控制技术,最大化减少扰民,还采用太阳能路灯、空气能机组等设备,节约能源。同时配有智能水电表监控系统,及时记录与分析项目用水用电情况,项目还会根据各项监控数据,对现场设施优化改进,做好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