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宗威
部委公开打压的假央企,今年差点又上当了?
这家以“中国广通”开头的假国企今年6月在甘肃酒泉闹出大新闻——
在一项计划投资高达350亿欧元的制氢项目中,竞标方子公司中国广通遭到国家电投公司公开打压。酒泉苏州区政府随后发表声明称,已“终止该项目”。
相关消息引起轩然大波。毕竟涉及数百亿的巨型工程,还引起了当时股市的波动。与真正的国企拉开距离后,外界对这家假国企的来历产生了兴趣。
《南方周末》近日的一份调查报告,揭开了这家深陷官司的名门、神秘、虚假国企的真面目。
看完这篇报道,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假央企的行为实在是太嚣张了。记者在云南谈话时提到了一个细节:
尽管记者的身份被揭露,但包括公司负责人在内的许多人仍然残酷地对待他,甚至偷走了他的手机。甚至多次威胁要“打死”、“杀掉”。
进行法律采访,履行舆论监督责任,是记者的责任。现在几点了?现在还有人拿手机威胁要杀记者吗?由此可见,这些人是多么的嚣张跋扈。
如果我们查一下“中国广通”诈骗案件,套路其实很简单:
在央企旗帜下,线上投资项目遍布全国。结合国家新能源的大力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和私人承包商合作后被吸引和剥夺押金等资金。
在宣传中,“中国广通”自称是国家电力投资公司(State Power Investment Corporation)所属中央企业。涵盖光伏、氢能、智慧农业等近年来热点话题。据称,该公司年交易额达到5000亿。
6月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公开打假后,人们发现,早在2022年9月,国家官方微博公布的第二批打假国企名单中,就包含了“中国广通”多家子公司。国务院监察和物业管理委员会。
但奇怪的是,从天眼查、企查查等软件上显示的工商注册等公开信息来看,国家电投与中国广通之间确实存在平等关系。
这也是中国广通获得地方政府和供应商信任的关键。很多原本心存疑虑的供应商在意识到广通确实是国家电投的“亲戚”后,就放松了警惕,落入了广通的圈套。
不过,国家电投表示,犯罪分子利用虚假信息针对国家电投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攻击。注册为集团子公司,进而突破层层股权,形成“中国广通”系列。与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建立子公司关系。事实上,这家公司与国电投资没有任何关系。但工贸部门无法评估公司高层的资产信息,仅对注册材料进行形式评估,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就算最后证明是假国企,也没关系。只需更改名称并重新开始即可。以另一家国企的名义,变更注册的速度可以比打假的速度快很多。
但假央企狡猾,被广通中国欺骗的地方政府也负有一定责任。
很多项目价值数亿甚至上百亿,但你事先对公司没有做足够的研究吗?通过百度访问中国广播电视网难吗?如果这不起作用,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给国家电投的人呢?
如果说这是以往信息匮乏的原因,那么2022年11月17日,国资委、国资委相关部门启动了这一举措。在这个平台上,社会公众可以查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了解所属企业的基本信息。
如果以后再受骗,就不要再犯了。
截至目前,还没有中国广通欺骗地方政府的报道,但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广通作为央企,已成功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了框架协议,并接手了框架协议中承诺的投资项目。与私人业主谈判交易。
框架协议往往是空洞的形式,但地方当局的无形支持导致大量私人承包商的欺诈行为。
有的交了200万押金却拒不退还。有些人认为他们承担了一个大项目,并热情地投入资金和人力来解决它。然而,该项目始终没有进展,所有的钱都被浪费了。
他们在工业上已经遇到了问题。起初他们想通过承接央企项目扭亏为盈,却不料却陷入了更黑暗的深渊。
被骗的供应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提起诉讼。但官司是否有可能胜诉、需要多长时间以及胜诉后能否拿回钱都不得而知。
但更吊诡的是,这么多人被骗,中国广通却依然主动出击,扬言要将国电投资告上法庭。这太奇怪了。难道没人能管这个假中央业务吗?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对这些假国企采取行动并不困难。无论是伪造公司印章,还是利用虚假国有企业身份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抢夺他人财物、非法占有,都涉嫌触犯刑法。诈骗犯被定罪后不可避免地会入狱。
因此,除了严厉打击正牌央企、打假之外,有关部门是否也应该采取措施,防止造假者继续作恶呢?
当然,国企屡次打假的根本原因是利润诱惑太大。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打假之前,他们能拿到的资源和项目与真正的国企相当。如果不同的企业有平等的市场进入机会,那么假中央企业可能就没有生存空间。
仅在头条号发布,其他平台均为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