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只在今日头条首发创作,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2023年,繁杂的算计笼罩着普通人的生活。置身其中,我们常常陷入无数纠结的小算盘里,比如面对买房这个棘手的话题——购置烂尾楼,拿着月供却迟迟交不上房;贷款利率高企,却又难以提前还清;未来房价涨跌不定,买卖何去何从。这一连串的问题,如同迷宫,让我们难以摆脱。
然而,在这繁琐的小账面前,我们是否真的忽视了更加宏大的全局呢?2022年的财政数据昭示着一个巨大的大账,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去年国家的公共预算收入高达20.4万亿元,然而支出却高达26万亿元,其中地方支出就高达22.5万亿元。这个巨大的财政缺口,究竟如何填补,又将由谁来承担?
或许大家都熟知,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即是土地出售收入,然而2022年,楼市低迷,土地交易量下降23.2%,这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冲击。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常常依赖于高房价和土地出让,以解决发展中的债务问题。然而,房价曲线不再是单调上涨,2022年首次下跌3.6%,地方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回顾过去的数十年,地方债务问题总是在“发展”的名义下不断增加,而此次,我们是否应该追问,发展的真正成本是什么?2001年国有土地出售额约为1300亿元,十年后已攀升至3.3万亿元,再过十年更是激增至8.7万亿元,增幅高达60多倍。
然而,这个过程的推动力是房价的持续攀升,那些不得不为了买房而倾家荡产的人们,成了推动经济的一部分。
2022年,房价的下降意味着经济常态的回归,然而财政缺口的巨大和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危机,却不容忽视。财政部的表态已经明确,不会为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买单,这使得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不得不面对现实。
当然,也并非一切都是悲观的。
个人账户改革,虽然减少了个人账户的积累,却增加了统筹基金规模,将用于提高职工医保待遇。门诊共济的改革将使老百姓在看病就医中获得实质性的改善。然而,更大的是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个人小账和国家大账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为未来做出决策。
因此,我们必须在算小账的同时,不忘算大账。不论是面对购房困惑,还是面对财政困境,我们都应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仅仅着眼于短期的得失,很难看清更加复杂的全局,只有放眼未来,以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种种挑战,才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雨。
2023年,或许我们需要远离琐碎,放眼更大的全局,用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审视身边的点点滴滴,让自己的思维跳出小算盘的桎梏,以更明智的选择和更坚定的决策,迎接未来的挑战。
本文系本人原创并首发于今日头条,严禁在其他平台擅自转载使用,任何未经授权的搬运行为将涉及侵权问题,盗用者必将承担相应版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