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现在的房地产业总量与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现在的城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达到了40平米,比1978年增加了33.3平米;农民的平均住宅面积也从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了47.3平方米。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产业链的发展,比如建材、家具以及机械等,基本上都与房地产相关。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十多年前,人们更愿意把自己的钱存到银行里。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数据表明,18年来,我们的家庭储蓄总量大约为7.2万亿元,但是,我们的家庭银行贷款总量为7.36万亿元,与之相比,我们的家庭银行存款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了负增长,而这些资金都流向了哪里,相信我们都心知肚明。
房地产业的规模庞大,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压力,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方面。
现在,房地产商们正面临着债务的压力。事实上,房地产业并不总是风光无限,近些年来,业主维权、项目烂尾等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房地产公司还因此而倒闭。事实上,这一切都与负债率有关,据资料显示,2019年,在全国房地产业排名前50位的公司中,几乎有一半的公司的负债率超过了80%。
我们都知道,资产负债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在50家大型房地产公司中,几乎有半数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80%,更不用说其他的中小企业了。
有人会问,债务比率上升的炒房者是否会承担更多的债务?刚需买房是否还有机会?对于债务这个“病症”,简单来说是无法根治的,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会引发更大的麻烦,所以房地产就成了一个止痛药。
几个月前,他们就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形势召开了研讨会。他们认为,在当前的市场大环境下,不能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而且,受“三条红线”规定的影响,各个开发商的债务和融资规模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在“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不少地产商为了缓解债务压力,纷纷推出“7折促销”的活动,以牺牲价格换取销量。
另一方面,我们再来看看那些“揭不开锅”的炒房客。据统计,今年以来,国家对他们实施了近400次的调控措施。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打击炒房行为,同时也是为了保护那些没有房子的人。现在,炒家和房地产开发商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刚需买家仍有机会买到合适的房子。
“进退两难”的情况并非普遍存在,“以量换价”的策略也只针对一些城市。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优质地段和房源仍然是房地产市场上的“香饽饽”。购房者在购房时要慎重考虑,避免成为炒房客的“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