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雷人公告,在资本圈引发不小的舆情。这家公司因为发债而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但对于重要子公司或参股公司的披露中,将公司名称披露为“那要不住哥哥家里吧~”。记者最新回看这些公告发现,不少平台已对相关差错公告进行了撤回和替换。
上市公司公告关系到众多投资者利益。有股票、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应及时规范准确披露财报等重要信息。但从不少上市公司披露情况来看,失误或错误情况偶有发生。
最为密集出现差错情况的,包括两大类别。
一类为财报数据差错。以今年为例,包括某景观照明公司、某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内,都在半年报中出现明显差错,例如资产与利润等财务数据会计差错、每股收益数据有误等;还有的公司部分会计科目出现漏填、多填等情况。
另一类为重大资产重组披露差错。今年1季度,河北公司新动力就出现“抄公告”多处未改,甚至收购标的名称也是直接照搬的情况,使不少投资者对于公司资产重组具体方案摸不着头脑。
之所以在这两类情况中容易出现错误,有着一定的客观原因。财务数据和资产重组涉及到的数字、文字等工作量很大,且在注册制全面铺开的背景下,随着越来越多新上市主体的出现,对于并购等运作相对经验不足;同时出于成本原因,还有些公司未正式聘用独立财务顾问进行专业辅导。
但更多的责任应该放在主观原因层面。拆解今日舆情所涉公司公告内容的明显差错,首先在于源头。业内透露的信息是,前述债券发行人的半年报是作为管理人的某知名投行所作,因工作不细致,或者不专心,就会从源头埋下纰漏隐患。
其次则是审核流程的疏漏,从证代、董秘、董监高等整个环节都存在查之不严的情况,最终使公告部分内容表述产生错误,甚至出现雷人表述。
梳理所有信披瑕疵、错误甚至违规的案例来看,不少上市公司都被监管关注或处罚,且不少当事人也被给予相应处分或处罚。
全面注册制改革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其背后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如何充分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使发行上市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而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针对性、有效性、一致性,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有助于减少投资者与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更好帮助投资者决策,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外部有效监管,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但无论从雷人公告、数据错误、照搬照抄等现象来看,还是从被监管立案调查原因中,信披违规比重最高等现象来看,信息披露质量关依然是上市公司需要严把的重要关口。
诚然,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充分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点包括团队建设、制度学习、成本制约等多方面。面对繁复的信息披露工作,上市公司首先应提高信披责任意识,同时要在以合规为基础的前提下,找到更多层面的最优平衡。
责编:张骞爻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