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转化激活乡村文旅发展 千年古城焕发生机 台州奏响了共富协奏曲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庆
编者按
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是浙江勇担光荣使命、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两个先行”的决策部署,既是改革创新,又是发展目标,更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全省各地市强化顶层设计、集成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批极具共富味、未来味、浙江味的实践、理论及制度成果。为集中展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工作成效,9月12日-9月14日,浙江省风貌办联合主流媒体开展“2023走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采风活动。由二十余家央媒、省级媒体组成的采风团前往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等地,深入调研各地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以及现代化美丽城镇的建设情况,通过媒体视觉讲述我省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全域共富、城乡和美、品质提升的生动故事。
俯瞰浙江大地,一个个未来社区,可触可感可入心;一个个未来乡村,见美见富见未来;一处处城乡风貌样板区,绘山绘水绘幸福……当下,浙江省上下正以未来的名义,加速焕新,澎湃向前。
浙江台州,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杜甫诗云“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这是对台州地理环境和天然风光的总括。在兼得山海之利外,台州还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具有人人参与创新创业、共同创造财富的基因。
9月12日,浙江省风貌办联合主流媒体开展“2023走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采风活动走进台州,了解共同富裕在这里是如何从理想到现实的演进过程,以大量鲜活的事实案例描绘共同富裕在这座城市遍地开花的绚丽画卷。
“两山”转化 发展新业态
“富口袋”和“富脑袋”实现双赢
位于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西南部,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后岸村,曾经“千锤万凿出深山”的采石村,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现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后岸大力发展农家乐,同时,通过美丽城镇建设进行了家园、村庄、农房、农民饮用水改造,经过大力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曾经走出去做生意、打工的后岸村民,90%以上回到了家乡,仿佛在一夜之间,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随着农家乐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规范有序经营,后岸村成立了寒山旅游开发公司,创新推出“村+公司+农户”“统分结合、公私共赢”的经营管理模式,把后岸农家乐“打包”经营。
据天台县街头镇常务副镇长陈邦洋介绍,后岸村未来乡村以“寒山诗境、栖隐后岸”为主题,建立一舱三端,以“三化”为坐标体系,围绕九大场景打造数字社会基本功能单元系统,建设寒山IP主题村落,打造具有自身独特辨识度的未来乡村。
建设的17个子项目既立足基础设施,又彰显村庄特色产业和文化。基础设施方面,包括寒山望荷精品游线提升、传统村落古建修复、石柱乡愁记忆馆、休闲亭、绿道慢行系统、智慧停车场等。产业和文化方面以助力共富为目的,建设飞凫集市、寒山聚场、黄茶精深加工体验基地、寒蔬园等。同时,聚焦民宿“住播”、田特产“村播”等主体,联合天台优选、好易购等电商平台,开展直播走进后岸活动,构建“共富达人培育+直播带货带富+共富产业发展”新业态,让“富口袋”和“富脑袋”实现双赢。
而隔壁的始丰源村沿线风景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周边拥有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寒岩明岩景区,十里铁甲龙云雾缭绕,宛如仙景;寒岩洞、明岩洞,浑然天成,“和合二仙”之一的诗僧寒山子曾隐居于此。
龙溪乡副乡长庞宇杰告诉记者,始丰源村以文旅振兴乡村发展,建在峡谷峻拔的黄水溪上游的龙潭幽谷项目,建有飞拉达、攀岩、网红透明船等户外体验项目。经过全局谋划,形成非遗研学、田园采摘、高端民宿、户外运动的产业集群,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吃行游购娱。另一方面是推进产业融合。利用直播、研学等形式,在项目中融入文创、农展等元素,上半年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和农家乐增收。
风貌区内,具有风雅秀美的自然环境,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龙溪书院、龙潭幽谷依托自身优势特色,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小山村踏上了文旅共富道路。
天台县积极引导各乡镇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产业,推动区域产业纵深发展,在兴业富民的同时,反哺“美丽城镇”建设。
龙溪乡争取资金1亿元实施“隐逸龙溪”人居环境提升集成建设,以黄水叶氏古村为特色,融合宗族文化、和合文化、祈雨文化、农耕文化,依托寒山小镇、开发“语自在”云顶民宿等,打造和合研学基地。街头镇依托复制“后岸”模式,开展寒山农旅集聚区建设,打造寒山神隐共富示范带,重点建设“既有原生态、乡土味,又有新时尚、年轻态”的未来乡村,农文体旅深度融合,美丽经济蓬勃发展,群众增收致富越来越快。
非遗创新传承 五态共融
人城相宜 擦亮千年古城新名片
入秋的台州府城,仿佛随时光搁浅,却氤氲新的气息。
以传统文化为根,在城墙脚下,临海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传统文化中的地方特色小吃、手工艺等非遗项目,以及影视文化、青年文创、休闲慢生活等新经济、新业态入驻,“立足‘千年府城’文化优势,给老旧的街区,迎来新生机。
古今共融,延续城市文脉,正是临海共富风貌的底蕴。
临海“魅力古城”传统风貌样板区位于台州市灵江、巾山山水交汇处,用地面积约124.9公顷,涉及台州府城墙、紫阳街、巾山公园、南门未来社区等要素。
据临海市风貌办常务副主任、建设局总工程师陈文贤介绍,近年来,样板区以"江南风华的理想圣地、人间繁华的盛世画卷 活态保护的传承典范、主客共享的府城华章、景城共美的生活标杆”为创建目标,通过“里弄通街复形态、山水风雅秀生态、古韵新生续文态、市井烟火美业态、整体智治融社态”的“五态融合”特色路径,全力打造山水相依、人城相宜、数智宜居于一体的城市传统风貌金名片。
临海的台州府城,是全省保存最为完好、最能体现宋代州城城市肌理、文化生态和生活气息的古城。整个台州府城延续了原来北宋的里坊制格局,肌理依旧,坊墙依存,前面是店铺后面是住宅,古街上的百姓世代居住于此。
紫阳古街贯穿整个台州府城。岭根草编共富工坊是游客热门打卡地之一。在临海岭根村,流传着这样一首白话诗:“蒲扇好凉风,扇夏不扇冬。人若向我要,可来岭根村。”
草编本是岭根村里日渐式微的老手艺,直到非遗传承人郑仙红出现,将最初的草编蒲扇,发展到草帽、花篮、手提包、灯罩、童玩等产品,岭根草编才再次焕发生机。郑仙红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结合临海本地的特色文化传统,对草编技艺进行了改造和创新。随着台州府城旅游热的兴起,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也让岭根草编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另外,岭根草编已经作为共富工坊还带动了村民通过从事工坊生产实现了创收,给村民指引了新方向。
古城里另一位省级非遗传承人张秀娟以“临海剪纸”让人们重新认识剪纸艺术的价值。以张家剪纸为代表的“临海剪纸”,最为突出的就是制作“雕花样”和“绣花样”的绝技。近年来,非遗文创工匠张秀娟以剪纸为媒,抓住非遗保护传承的“流量密码”,增设剪纸教学课程,厚培非遗人才队伍,以技艺讲解、展播体验等形式,推动非遗剪纸绽放“新活力”,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此外,张秀娟还把“剪纸种子”洒向括苍,通过建立括苍镇“张秀娟剪纸博物馆总馆”,融合现代化观光农业元素,将非遗文化带到田间地头,打造“有文化味”的农业品牌,以文农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共富。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发展台州府城风貌样板区,陈文贤表示,聚焦居民群众高频需求,样板区高度重视防灾体系建设,引进智慧消防和防洪技术。探索古城更新办法,以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实施街巷整治和公共空间营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探索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多方参与机制,稳步推进居民房屋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让居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台州临海将通过文化传承焕发历史建筑活力;以风貌整治、街巷整治提升撬动城乡统筹发展、以非遗产业带动百姓增收,走出一条独具府城的共富大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