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焦点访谈》曝光了一个大瓜,河南官员真厉害!
让人们对河南省长垣市的一项民生项目建设产生了热议。据了解,长垣市在中央申请了4000万资金,用于三个民生项目的建设,包括智能化的立体车库、小区内的幼儿园和卫生室,以及一条500多米长的道路。
然而,这些项目却全部烂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投资466万建设的立体车库目前烂尾,车位一直处于闲置状态,车库内还堆放着旧物品,而车库外则成了垃圾堆。这400多万的投资,并没有给居民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成了一个“垃圾场”。
记者采访长垣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的董鹏时,他被问到如果是企业自己建设这个项目,会不会建。董鹏沉默片刻后回答:“他们不会建”。这个回答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或许是因为项目缺乏利润,或者没有实用价值,或者只是一个面子工程,缺乏实际的用途。
关于政府的资金使用效果,董鹏也沉默了很长时间。对于第二个项目,幼儿园和卫生室的建设,中央资金有1800万,但只拨付了600万,其余资金去了哪里?结果幼儿园没有地方建,而卫生室在招标时已经竣工。董鹏回答说:“先建设,后争取资金”。这样的做法显然违反了规定,但董鹏却表现得很坦然,这或许是一种“通病”。
至于第三个项目,500多米的道路建设,还差200米未修到尽头。这个项目共拨付了1700万,但已经过去了6年,仍未完工。董鹏回答称:“事与愿违”。这样的回答让人们觉得这条道路或许只是一个承担责任的“替罪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困扰。
人们纷纷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认为虽然项目在立项和资金审核时看起来都合情合理,但最终资金是否到位、工程进度是否按时完成,这些都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因此,责任往往被划分得很清楚,最终导致了类似于“法不责众”的现象。
这些项目的烂尾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但相关单位都不承认问题,并且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公众有权知道真相,希望别再像深圳的“北极鲶鱼”一样,拒绝公开信息,以免公信力逐渐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