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故事:主人公艾尔顿·约翰逊是一位年轻的投资顾问,他在华尔街的金融界迅速崭露头角。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正在为投资者制造着陷阱。
在金融界,一些大型投资公司和银行利用信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故意操纵股票价格和交易行为,以获取更高利润。他们通过内部消息和不公平的交易手段,将自己的利益置于普通投资者之上,这种行为有个专有名词:杀熟。
艾尔顿最初并不知道金融界内部存在着“杀熟”行为。然而,当逐渐接触到更高层的投资者和交易员时,他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发现,一些公司和个人故意隐藏重要信息,或者通过虚假宣传来误导投资者,从而操纵股票价格。这种行为不仅让他们获利,还损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这故事告诉我们,在利益面前,总有一些人需要去反思道德和伦理问题。就像艾尔顿所意识到的一样,他认为这种“杀熟”行为不仅是个别人的问题,而且是整个金融体系的病态。他开始怀疑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思考如何改变这种不公平和腐败的现状。
这个故事出自一部美国电影,讲的就是商家通过定价差异化来欺骗消费者的真实案例。我们用一张小小的电影票去看场电影,没想到也会遇到“杀熟”行为。
有媒体报道,据不少网友反映,同一家电影院、同一场次电影,不同平台购买的价格会有不同,此举显失公平。调查发现,不仅同一场次的电影在不同平台的票价可能会不一样,不同的人在同一平台购买的价格可能也会不一样,甚至票面显示的金额和实际付款金额也可能不一样。此外,电影票的退改签问题也屡屡遭到人们诟病。
其实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张电影票无非是一次观影的“准入证明”,我们可以去吐槽一部电影难看、指责导演骗钱,但很少会听见吐槽票面价格不公的。尽管这是一桩小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之所以要正视它,是因为一件极坏的小事会给整个市场带来蝴蝶效应。
我们从电影票价的差异化中还能看到什么?看到旅游行业的“杀熟”:某些在线旅游平台可能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或个人信息,对同一酒店房间或机票提供不同的价格。看到出行服务的“杀熟”:一些打车软件可能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供需情况,对同一路程的乘车费用进行动态调整。看到电子商务领域的“杀熟”:一些电商平台可能会根据用户的购买历史、地理位置等信息,对同一商品设定不同的价格;看到金融服务的“杀熟”:一些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可能会根据用户的信用评分或消费记录,对同一金融产品(如贷款、信用卡利率等)提供不同的条件和费率。也能看到餐饮行业的“杀熟”:一些餐厅可能会根据消费者的身份或消费习惯,对同样的菜品设定不同的价格……如此多常见的“杀熟”事例,不能说都始于一张电影票,但却能看到市场主体诸多行为都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维护公平竞争,就是维护公平正义的观念,如果观念不正,就会导致消费者对商业道德的信任缺失,对整个市场没有认同感。我们说公平和诚信不仅是经济市场必守之原则,更是文化层面中必守之价值观,如果“杀熟”现象不严加制止,价值观必然会受到负面冲击。
规范市场是当务之急,政府和监管机构在这个问题上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杀熟”行为,对违规商家严厉处罚。
经营者要坚守公平定价原则,坚守透明度和公开性,向消费者清楚地展示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机制,包括价格的形成原则和相关因素。消费者需要理解为什么支付特定的价格,并且能够验证价格的合理性。消费者则需要做到价格比较和研究,善于维权和投诉。如此将有效扼制“杀熟”行为。
有时候,我们特别渴望金句,比如“我们不是在赚钱,我们是在赚取信任”这样的句子,足以激发市场的良性动能,但金句不能只是口号,应是各行各业以追求赢得客户信任的目标,而不仅仅是追求利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图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