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各国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补链建链的关键主体。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但在部分产业链关键环节还存在“卡脖子”“掉链子”等问题。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处于产业基础领域,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有助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衔接生产链断点、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据工信部数据,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在纳米微球、石墨设备、海底电缆、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等部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短板产业补链和新兴产业建链的关键主体,有助于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继续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急需基础产品。同时,支持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形成良好的大中小企业共生发展生态,通过市场采购、专业化分包等方式给予制造业基础领域的中小企业持续稳定的订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补链建链中不断创新升级。
二是强链优链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是创新活力比较强,研发投入强度大,技术专利成果多,整体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在产业链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关键位置。截至2022年底,全国认定的近9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达到28%,平均研发强度达到8.9%,是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研发强度的6.3倍,企业平均授权发明专利数超过15项。与此同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的比例是一般中小企业的2倍多。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使其掌握“一招鲜”的独门绝技,发挥数字经济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中的赋能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体产业链的竞争水平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对于打造具有先进性和更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链和优势产业延链。需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探索多元且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方式,加速提升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和基础软件等研发制造能力,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技术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稳链固链的重要载体。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本土化、分散化、多元化趋势明显,部分电子信息加工组装环节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外迁现象。在此背景下,加工组装环节话语权下降,而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能够自主生产关键核心零部件、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和拥有渠道控制能力与订单权的品牌规则控制商及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话语权上升。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基础装备、关键零部件、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关键环节升级发展,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的话语权。
要把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稳链固链的重要抓手,通过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进一步保障产业链完整性和多元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同时,把关键环节留在国内,主动构建跨境协作产业链新模式新路径,持续增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紧密程度和黏性,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局面。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 盛朝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