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渝西地区的江津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大量工业企业落户于此。
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在为江津区带来雄厚经济基础的同时,也逐渐积累下一些问题——资源饱和、环境要素使用效率较低……过去的发展模式亟待改变。
基于这一现实,3年前,江津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从“规模至上”转向以“质效”分胜负。谁的亩均效益更好,谁就是“英雄”,当之无愧可获得更多资源要素;反之,则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3年过去,江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近500亿元,亩均产值增长超过100万元,亩均税收从10.46万元增长至11.22万元。
“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就像一把标尺,测出企业发展动能、绘出企业发展方向,用高质量发展逻辑激励企业唯实争先,放出“质效双升”的“大招”。
改革动真格
9月15日,江津区德感工业园。
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一侧,一栋6层厂房拔地而起。这是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的二期工程,占地近40亩,几乎是原有厂区面积的一半。
身为江津区老牌工业园区的德感工业园,由于工业用地资源稀缺,企业要想在这里拿到一块合适的土地,并非易事。
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能顺利扩产,离不开A级企业的“金牌效应”——按照《江津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分级评价办法》,政府将充分考虑A级企业的用地、用电、用能、排放等方面需求,为企业预留用地发展空间。
为何要对企业进行分级评价、分类管理?原来,和很多地方一样,身为工业大区的江津区一度遭遇“成长的烦恼”:明明投入了足够的工业土地和产业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实际成效却没有达到预期。
2020年7月,江津区启动以土地、厂房、招商引资协议为主要内容的工业用地“三清”工作,并对辖区127户企业闲置、低效用地情况开展走访调研,找出症结所在:全区存在一些未按期开竣工、厂房整体出租等低效利用土地的项目,优质项目上不来。
“有项目签了上百亩土地,却不动工投产,任凭土地‘白天晒太阳,晚上披月光’,没有产生效益。有项目已完成签约,却因拿不到土地,迟迟无法动工。”江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科相关负责人回忆。
这样的结果,让当地党委、政府心痛更心急。很快,多个部门、单位组成调研组,前往浙江省宁波市“取经”。早在2006年,浙江就开始探索 “亩均论英雄”改革,并于2018年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立,宁波是这项改革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
这次“取经”让调研组受益匪浅。结合本地实际,2021年3月,江津区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将农业亩产效益理念引入工业领域,通过算好亩产投资、亩产经济效益、亩产社会效益的精细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在这种发展新导向下,江津区不再以规模作为评判企业的标准,而是以土地亩均产值为核心指标,对用地效益进行考核评价,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先进产能腾挪空间。其实质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争取最大的效益产出,让有限的土地空间创造出更大价值。
实施过程中,江津区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投产满3年仍未升规的单独供地工业企业进行高质量发展分级评价,依据分数将企业划分为“A、B、C、D、E”5个等级。A级企业代表亩均产值最高者,可享受一系列政策和资源倾斜,企业及其负责人可优先参与各级评先评优。
首次实施分级评价后,部分知名企业并未被“理所当然”地评为A级企业,感觉脸上无光;20多家企业因为评级较低,未能领到共计500多万元的奖励扶持资金……
这次动真格了!起初还没把改革当回事的企业发现,跟不上步子,就可能被淘汰。正向激励结合反向倒逼,种种举措充分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不少企业主动求变,向A级企业看齐。
在政策指引下,各家A级企业的确尝到甜头。依托政策支持,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顺利建起新厂房。这并不是对现有厂房进行简单“复制粘贴”,而是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以科技之力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争取在亩均税收40万元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黄春涛介绍,新厂房将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数字化颗粒剂生产基地,2024年投产后,日均可生产150吨共计1万件颗粒剂。
位于江津区珞璜工业园的重庆东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也是一家A级企业,作为生产高端精密压铸模具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东科模具是比亚迪、长安汽车等汽车品牌的供应商。当前,公司正大力更新研发技术,已建起两个数字化车间。
“发展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从对口联系的区领导到园区项目秘书,一直在帮我们协调、支招。”重庆东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莉表示,2022年,经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公司申请到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000万元,顺利解决了数字化车间建设和技术研发的资金周转问题。下一步,公司计划发展大型一体化精密压铸模具,进一步提高亩均效益。
用好指挥棒
2021年3月26日,江津区《2021年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分类评价工作方案》印发。一纸方案,拉开了江津区“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序幕。
然而这一方案的出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江津区专门成立了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在方案的起草阶段,调研摸底,反复征求企业、部门、园区、镇(街道)意见,是小组工作的常态。
江津区经济信息委产业科的办公室里,有一本厚厚的调研笔记,里面记录下了那些为制定标准而马不停蹄的日子。
2021年2月5日,江津区经济信息委301会议室里进行了一场热火朝天的讨论。有了前期“三清”工作的摸底调查,工作小组从当时评选的A至E五级企业中,兼顾考虑行业类别,邀请具有代表性的40家企业参与座谈,征求企业关于评价体系的意见建议。
“能否在加分项中将企业所获荣誉以及科技成果转换纳入?”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提议。
“有的公司下属的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单位,其产值税收未纳入统计,在评级时应纳入。”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负责人建议。
“租用厂房的企业面积应当按照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计算。”江津区白沙工业园工作人员说。
……
座谈会上,气氛十分热烈,与会企业代表纷纷为方案制定建言献策。
“根据实际情况,企业代表的大部分建议我们都予以采纳。” 江津区经济信息委产业科相关负责人回忆道,“我们在方案设计中会考虑企业诉求,让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021年首次评级,全区共有619户企业参评,其中C级及以上417户占比67.37%,C级以下202户占比32.63%。在对结果的复盘中,工作小组发现了方案的优化空间。原来,在此次评级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很少能排在前列。其根本原因是相比大型工业企业,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类企业的总产值较少,不能将两者放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发现问题后,我们在2022年方案中迅速做出调整,根据行业的整体情况进行测算,在原有基准值上给予个别行业相应的折扣,尽力保证评价体系的公平公正。”江津区经济信息委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解释。
纸上得来终觉浅。评级方案的调整总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在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完成进一步优化。调整的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发挥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出“真英雄”。
2022年,江津区将安全生产能力建设、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单位能耗、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新增纳入评价体系,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安全、绿色发展。
经过不断探索修订,目前,江津区对“如何论英雄”有了更完善的评价方案,即针对产值、税收、投资、协议产值、协议税收、协议投资六大核心指标测算企业等级,辅之以各类加减分项目,增强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如今,“亩均论英雄”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范围不断延伸——它不仅对江津区现有的企业有引导作用,新引入的企业也必须以分级评价指标基准值为参照,明确投资协议。
此外,江津区实行评级结果共联共享,将分级评价结果广泛运用到区级各部门各类奖励扶持政策中,新出台的各类政策也将分级评价结果纳入奖励兑现依据。
服务更精准
9月15日上午,重庆三峡电线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耀威刚刚送走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琪。
“洽谈非常顺利,很契合我们的目标。接下来,公司不再追求单纯产值和规模的增长,而是要做高科技产品,做真正的5G全连接工厂。”何耀威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王琪的来访为助力这家主营制造、销售电线电缆的大型企业驶入高新技术车道注入了更强劲的动能。
合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江津区科学技术局的奔忙。了解到企业需求后,科技局便开始牵线搭桥,帮助对接专家、促成双方达成合作共识。
这是政府部门对A级企业转型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
但在3年前,这家历史悠久、“家底”雄厚、净用地面积400余亩的大企业却仅仅被评为D级。原因在于,该公司将近6.8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租给了其他企业作仓库用,只收取租金无法产出,拉低了企业亩均产值和税收,经济贡献较低。
改革伊始,一些A级以下的企业很担心政府会因为评级低,而在政策服务上“卡”他们的“壳”,事实并非如此。
“针对优质高效企业,我们会给予政策和空间保障优先支持其发展,鼓励他们增资扩产、创新研发;针对落后低效企业,则实行‘一企一策’提升服务,通过二次改造升级、二次招商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和资产。”江津区经济信息委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说。
在上门仔细了解情况后,相关部门决定帮助三峡电缆公司引入上下游企业,这样一方面引进新的生产项目将产业链补齐,另一方面也将闲置厂房高效利用了起来。
政府部门简化办事手续、主动服务,三峡电缆公司降低租金、承诺订单。在双方同向发力下,很快,生产智能家居的顾家家居重庆有限公司和生产塑料制品的重庆欧伯尔新材料有限公司,相继入驻三峡电缆公司的厂房。
“那段时间压力很大,但是在从整改清退仓储式企业、引进上下游企业,到把厂房高标准还原为我们自己的生产车间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让我们逐步走上正轨。”何耀威回忆道。2022年,三峡电缆公司的生产线全部恢复正常。
今年重新评级时,三峡电缆公司直达A级。到今年,该公司整体税收贡献增长超过3000万元,其5G全连接工厂建设项目还被纳为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
江津区的“亩均论英雄”改革,围绕骨干企业数量、优质企业规模、低效企业质量、数智绿色改造、企业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实施“倍增”行动,既是一项正向激励机制,也是一项反向倒逼机制。
为了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亩均效益低下的企业只有退出市场和转型升级两个选择。尽管评级不高,但只要企业自身有强烈的改革意愿、后劲十足,政府部门同样会助其“挖潜增效”。
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便因此受益。
走进该公司的印染车间,层层印染的迷彩纺织品在智能生产线上快速传动,一台几十米长的印染机械仅需两到三人操作;配料车间里更是不见人影,工作人员只需在中控室操作,机器就能按配比从密闭染料罐中精准抽取所需染料进行配色,完成后直接输送到印染车间。
2018年以前,这家还蜗居在江津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工厂则是另一番景象——配料、染布、运输、打包全部依靠人工,不仅存在污染的可能,效率也很低。
适逢要搬迁到江津区德感工业园,三五三三公司决定破釜沉舟,升级所有设施设备。
但这笔搬迁支出费用可不小,公司捉襟见肘,无奈之下,140亩厂房只得空置,企业也由此被评为D级。
“区相关部门来调研时,我们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们很重视。”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雄介绍,调研组马上牵线搭桥,不久后,江津区国资委下属的重庆市江津区诚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该公司,并为其作了贷款担保,解决了迫在眉睫的融资难题。
问题迎刃而解,厂房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到如今,该公司7条生产线已是满负荷运转,年产量达8000万米,年产值增长了2倍。
“从D级升到C级后,我们享受到了更多优惠政策和奖励,在获评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后,区里还配套奖励了20万元。”陈雄笑着说,“干劲更足了,我们准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尽快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提高亩均产出,往更高等级努力。”
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指导“腰部”企业创新升级,倒逼“尾部”企业整改转型,江津区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至今,113家D、E级企业提升到C级及以上,46家C级企业提升到A级或B级,26家B级企业提升到A级,28家D、E级企业有序退出市场,盘活低效用地2072亩。江津区还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接下来,江津区将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重塑产业格局、优化招商模式、提升发展动能,完善项目准入规范,扩大评价覆盖范围,健全激励扶持政策,让更多的“英雄”竞相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