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华为实施了禁令,以及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中芯国际的封锁,全球芯片产业链上的震动就未曾停息过。而在这个背景下,一个美国“死磕”中国、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进入“霸权时代”的话题又成了让人无法忽视的焦点。
一、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的限制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的打压可谓是力度最大的。在2018年,美国政府突然出手对中芯国际实施封锁,这一行动直接导致中芯国际停止了在华为等客户的生产业务,同时也启发了中国政府大力加强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此外,美国还采取多种形式,如对华为实施禁令,对 SMIC 进行审查,对雷军创办的芯片企业进行限制等,旨在将中国芯片企业打压至极限。
二、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
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芯片产业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适应性。2019年,中国的晶圆制造产业输出量达到了1794亿美元,占全球产能的32.5%。2019年下半年,中芯国际宣布在中国大陆开发7纳米工艺节点,并推出了第一款基于该工艺的测试样品。同时,在前几年里,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本土芯片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目前国内有多家加入“百亿级”计划的芯片企业,比如长江存储、紫光展锐、寒武纪等,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三、量子计算方向的争夺
量子计算是计算机史上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第二次革命,也是下一个科技赛道,被誉为是实现科技“突围”的关键。在这一领域,中国与美国的角力已经展开。2018年,中国科技部投入200亿元人民币,成立了全球最大的量子计算研究中心——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据各种消息渠道透露,这个卫星已经实现了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进展,如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布等。
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在快速布局量子计算,比如IBM在2017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级别的量子计算机,谷歌在今年实现了量子霸权。尽管细节还有争议,但这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量子计算的全球竞争形势正在加剧。
四、量子计算领域对芯片产业的影响
如果说传统的半导体工艺代表了计算机运算的工业时代,那么量子计算则代表了下一个工业时代的到来。当今的计算机运算基于逻辑门的组合,而量子计算则可以实现“量子纠缠”与“量子态叠加”,凭借量子随机性和并行性,可以实现运算速度极快的一些计算任务,比如解决大规模的繁琐优化问题、模拟各种复杂体系等等。更重要的是,量子计算有望产生的“手头资本”——量子密码技术和量子通讯,则可以帮助各行各业提高信息安全性和传输速度,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芯片产业也必将被深刻地改变。由于量子计算使用的不再是传统的二进制逻辑门,而是纠缠态叠加能够存储信息的相干态,所以芯片制造也将面临着全新的技术挑战。贝尔实验室的研究表明,为了实现量子计算,还需要新的制程技术和材料,如强烈限制不必要的晶体失调等。在这一领域中,中国也展示出了自己的优势,比如在一些基础科研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五、结论
中国和美国都认识到了量子计算对于未来国家经济和军事发展的重要性,都已经开始加紧推进自己的量子计算计划。实际上,量子计算的到来会对芯片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并推动半导体产业向更高层次的技术革新。但同时,由于相关技术的核心性与保密性,相关产业也需要面临更多的安全跟踪和监管,避免技术流失与滥用。没有人知道谁将成为在量子计算上的领先者,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时代的到来将会使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