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今年以来,中国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表现突出。与此同时,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也相继推出一系列绿色产业政策,在以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为代表的绿色产业上纷纷加码。
主要经济体发力绿色产业对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意味着什么?未来全球绿色产业将形成怎样的格局?目前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中国“新三样”,今后又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中国绿色产业优势进入“井喷期”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三样”产品出口合计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日前举办的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能源中国:安全、绿色与繁荣”对话第二期节目中,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具有优势,首先是产业链齐全,供应有保障。其次是性价比高,同样质量的产品由中国生产,价格可能仅为一些主要经济体的三、四分之一。
他指出,在这些优势背后,中国还有着更深层次的优势。首先是庞大的人才队伍。其次是雄厚的基础设施,交通、电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堪称全球最佳。第三是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这些中国绿色产业的优势现在已进入“井喷期”。
全球竞争加剧,中国有喜有忧
欧美纷纷出台绿色产业政策,邹骥认为,目前总体趋势是发达经济体为发展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更多税收优惠条件,要吸引全球投资回流本土。这对中国形成了某种竞争。
“过去20年间,主要经济体绿色转型的政策抓手和政策路径有明显差异。”彭文生说,要实现负的绿色溢价有两个不同的政策路径,一是增加化石能源使用成本,如通过碳交易市场形成碳排放的价格;另外就是降低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本。欧洲主要选择前者,中国选择后者,美国走的是中间道路。
他表示,目前中国的政策路径比较成功,既促进了可再生能源使用,又推动了经济增长。欧美现在也开始进行政策转向,带来全球竞争的新格局。中国对内应发挥好规模经济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外应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加强合作。
彭文生认为,中国“新三样”快速发展,领先全球。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基础,要从化石能源转到清洁能源,其背后产业转型带来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短期可能面临部门产能扩张太快的挑战,进入“产能过剩,利润下降”阶段。宏观上需求增加和微观上部分企业因过度扩张面临困难可能会并存。
新赛道,如何应对新挑战
“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很多技术路径并不是确定的,到底哪个路径最终胜出,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市场规模大的制造业体系显然更有空间和能力来融入不同的技术路径。与中小型经济体相比,中国具有巨大优势。”彭文生说,要发挥自身优势,中国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中一个突出方面就是金融,技术发展最终需要资金支持,钱从哪儿来?有些技术发展路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可能更适合资本市场,要把风险投资引导到这些领域。
邹骥表示,中国绿色产业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当下更需要强调前者。中国市场还处于开发初期阶段,以热泵为例,全球产能的四五成可能都在中国,但在国内应用并不多,大部分都用于其他国家了,光伏也有类似情况。
“未来仍须居安思危。产业发展还充满很多不确定性,不能陶醉于今天的有利地位,需要识别出一些潜在挑战。”邹骥建议,在制定政策时应多给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定心丸”,即稳定的政策预期。比如政策出台的时候明确“5年不变”“10年不变”,投资者就有很大余地去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