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有三星,日本有索尼,中国有华为,那么同为亚洲国家的印度有什么值得说道的企业吗?
如果向印度人问这个问题,那么他很有可能会用舌尖抵住上牙龈,骄傲地向你介绍他们国家的第一企业:塔塔集团。
塔塔集团在印度有着上百年的历史。
在1868年,年轻的贾姆谢特吉·塔塔在孟买收购了一家纺织厂,但由于技术落后,塔塔根本拼不过由机器生产的英国纺织品,加上对纺织行业并不熟悉,塔塔赔了个底掉。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前往英国学习织造技术,再回国开办纺织企业。
作为塔塔集团的开山之父,贾姆谢特吉深知被英国用先进技术按在地上摩擦的痛苦,认为只有发展出印度自己的工业,才有机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贾姆谢特吉的终极愿望,是在印度开办自己的钢铁厂,水力发电厂以及教育学院。
可惜的是,直到离世,贾姆谢特吉都没有看到这一天,但他的后代们实现了他的愿望,开办了塔塔水力发电公司,塔塔电力公司还有印度科学院。
不仅如此,在岁月流转中,到了塔塔家族的第四代,塔塔集团实现了一系列跨国并购,正式走向世界。在国内,塔塔的产业已经遍布印度各处,钢铁、电力、汽车,甚至是宾馆,都有着塔塔集团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军汽车行业的时候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当时的市场正处于极为低迷的状态,塔塔集团低位入局,结果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亏损,可以说只要走错一步,塔塔集团走向世界的梦想就将化为泡影。
这时摆在拉坦·塔塔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和世界汽车巨头合资,旱涝保收,还有人带着赚钱。
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马鲁提,就是靠着和日本的铃木汽车公司合资起步的,到现在铃木都掌握着公司一半以上的控股权。
第二就是自己单干,自负盈亏。
拉坦·塔塔认为,企业的成长道路应该由自己走,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他通过缩减规模,裁员以及减少供应商的方式进行节流,终于等到自己研发的汽车品牌被印度市场接受的时刻。
走出低谷之后,塔塔集团加速了扩张的步伐,很快,塔塔收购了捷豹和路虎,在当时引起了剧烈反响。
如今,塔塔集团销售的汽车已经占到了印度汽车市场的72%,在印度有着说一不二的影响力。
鉴于塔塔集团在印度的成功,很多人下意识将其与中国的华为相比,同样走出国际,都是国家的牌面企业,塔塔集团和华为孰高孰低?
实际上,这两家企业处在两条不同的赛道上,并不具备可比性。
作为私企,塔塔集团已经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深耕了百余年,在印度各行各业早已根深蒂固。
但由于印度的基本国情,塔塔集团的受众还集中在普遍不富裕的印度人民身上。
在塔塔集团推出的产品中,有许多都是针对当地民众推出的低端货,塔塔在2009年3月推出的nano汽车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nano汽车上市的时候,塔塔集团用世界最便宜的汽车作为噱头,而它的售价只要2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500元,确实相当的便宜。
而这车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为了节省成本,nano汽车没有配备车内空调、保险杠,只留了个雨刮器在上面,汽车的排量甚至比印度当地的一些摩托车还要小。
由于缺乏质量保证,nano汽车还常常因为高温而发生自燃现象,因为安全问题,这样低造价的汽车最终也没能被印度市场接纳,在2019年被叫停生产。
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显然没有塔塔那么久远的发展历史,但华为致力于研发电子科技产品,在短短数十年里就创造了千亿美元的营收,这效率是塔塔集团所比不上的。
而且,华为就已经在和美国企业竞争,在美国的制裁下,几乎所有和华为有业务往来的国际公司都被禁止向其出售和转让技术以及产品,但即使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华为还是成功研发出了麒麟9000s,在高端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很难想象塔塔集团在遭受这样的针对下,还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屹立不倒。
而塔塔集团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与高科技企业合作,今年八月,塔塔接手了纬创在印度的电子代工厂,成为首家为苹果生产iPhone15的印度公司。
但当这些印度本土产的iPhone15被拿去欧洲送检的时候,不到一半的良品率直接让人看傻眼,而这还只是涉及手机组装这类较为边缘的业务,和华为相比,塔塔集团想迈入高科技行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因此,拿华为跟塔塔集团比,实在没有什么意义,术业有专攻,两者之间体量也有差距,如果非要用其他国家的公司来进行比较,韩国的三星集团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样本。
和三星一样,集团业务涉及本国各行业,对国家经济都有举重若轻的作用,在外人看来,塔塔集团更像是一个低配版的三星,是基于印度殖民经济发展起来的复合体私企,但又不像三星那样仰仗美国,最终演变成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财阀。